“购物狂”和冲动性消费

1915年,德国心理学家Kraepelin提出了购物狂的概念。强迫性购物的行为与成瘾行为相类似。这种慢性行为很难停止,并且最终会造成不良结果。强迫性购物也常常与情绪低落、焦虑、药物滥用、冲动控制和强迫症等现象共同发生。孙录,梁军林,张淑琴.购物狂的现象学及精神病理学.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1997:169-172.

1915年,德国心理学家Kraepelin提出了购物狂(Oniomania)的概念。

这一概念带有病理学的色彩在里面。

学术上的术语又叫做强迫性购物。

强迫性购物的行为与成瘾行为相类似。

有学者将强迫性购物定义为一种慢性的、反复购买行为,后续将带来负面的事件或感受。

这种慢性行为很难停止,并且最终会造成不良结果。

冲动性购物是消费者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普通人群中有三分之一的人经历过购物冲动。

冲动性购物的后果比如有:买来后发现商品实际上不需要、如果不买的话就容易发怒、冲动性购买后发现信用卡账户等财务出现问题、购买行为因为遭受到亲朋好友的责备而愤怒。

这些都是普通人正常经历的日常生活。

而与冲动性购物不同的是,强迫性购物表现出情绪的不稳定,个体体验到一种反复的、无法抵制的强烈购物欲望。

这种紧张仅能通过购物来缓解,然而又很快的被内疚感取代,并且会带来诸如欠债、赊账等后果。

强迫性购物也常常与情绪低落、焦虑、药物滥用、冲动控制和强迫症等现象共同发生。

一项针对过往相关研究的综述发现,强迫性购物在人群中的发生率大概在1%—6%之间,其中90%的比例为女性。

不过,临床上至今也没有对强迫性购物是否能作为一个独立的障碍有过一致的结论。

在对强迫性购物的治疗方案上也没有达成过一致。一般来说,精神动力分析治疗、认知行为疗法会有一定效果。

此外,抗抑郁类的药物也能够帮助患者缓解强迫性购物行为。


参考资料:

王洁,陈健芷,高爽.从物质主义价值观视角看强迫性购物:一项元分析.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4,22(03):451-456.

孙录,梁军林,张淑琴.购物狂的现象学及精神病理学.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1997(03):169-172.

Pazarlis, P., et al.,Compulsive buying: a review. Annals of General Psychiatry, 2008. 7(Suppl 1): p.S273.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