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提升 —— 摆脱“讨好型”人格!

在人际交往中,这类常将自己处于“卑微”的位置上,而努力的迎合他人,委屈自己以取悦他人,付出没有界限也同时缺乏自信的人格类型,在心理学中称之为“讨好型人格”或“迎合性人格”。讨好型人格在实际生活中大致可以表现出三个方向:认知讨好、行为讨好和情感讨好。慢慢的改变自己的观念,从而远离讨好型人格。

原创文字稿

如需转载或使用,请注明来源

如需合作,请联系后台

- 你肯定见过这样的人 -

  • 别人对他的评价很高,总是被夸“人很好”,但其实自己知道并不想这样;

  • 很害怕麻烦别人,但别人找其帮忙时,难以拒绝别人的请求,让自己陷入两难的境地;

  • 很难长久维系爱情或婚姻,总是将自己的全部付出给对方,但得到的往往是对方的不在乎、轻视和厌弃;

  • 常常不自觉去猜测甚至纠结于对方的想法,特别担心被人讨厌,过度在意他人的评价

  • ……

    在人际交往中,这类常将自己处于“卑微”的位置上,而努力的迎合他人,委屈自己以取悦他人,付出没有界限也同时缺乏自信的人格类型,在心理学中称之为“讨好型人格”或“迎合性人格”

    讨好型人格在实际生活中大致可以表现出三个方向:认知讨好、行为讨好和情感讨好。一般都不是单一存在的,大多数情况是三种表现会同时出现在一个人身上,但会有主要表现的某个层面。

    - 讨好型人格的形成 -

    讨好型人格的形成与人的幼年经历有很大关系(再次强调原生家庭的重要性!,以下几种家庭氛围,都易使孩子形成讨好型人格:

    1、控制欲较强的家长

    家长控制欲强,在家里容易形成一言堂,不懂得尊重和理解孩子的想法,完全控制强迫孩子按照家长制定好的道路走。这样会逐渐扼杀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性。慢慢的孩子就不敢再表达自己的需求,自己的想法,甚至会主动扼杀自己的自主性,长大后自然人云亦云,认为别人说的就是对的,不敢有不同的想法。

    2、经常拿孩子比较的家长

    爱比较可能是家长们的通病了,我在很多期心理知识中都提到过,比较会打击孩子的自尊自信,造成自我贬低自我批判,甚至会造成孩子与父母的情感裂痕

    3、很少表扬孩子的父母

    孩子如果很少受到来自父母的表扬,就会让孩子觉得本该最爱自己的人是不喜欢自己的,那么孩子为了得到安全感依恋满足情感需求,就容易选择去讨好,甚至内化出以后想要类似情感需求时都只有讨好才能获得的极端想法,从而易形成讨好型人格。

    - 讨好型人格的利弊 -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人格既是我们先天存在的一种与生俱来的独特的气质与处事风格,又受到很多后天环境的影响。

    + 合理范围内的讨好型人格,拥有的人通常是具有极高情商的,多数情况下处事周全,不容易得罪他人。如果从事合作性工作,在一个团队当中可以起到粘合剂的作用,擅长平衡一个团队中不同成员之间的性格差异,可以让团队保持融洽的氛围。

    - 但是,过度的讨好别人,超出自身心理弹性范围时,会极大地降低自身的独立性、成就感和幸福感,因此会产生包括疲倦、心境低落、抑郁痛苦等严重的负面心理。在别人眼中,也可能形成好“欺负”,没有主见,甚至降低别人对自己的尊重。过度的“讨好型”在一个团队中,反而容易被排挤,边缘化。

    总之,适度并且可控的“讨好型”并不是坏事,但如果过度并且自己也觉得不是很痛苦,可以适当做一些改变和提升。

    改变一个人的固有人格,是非常复杂和需要谨慎操作的,我们的建议是如果您有这种需求,至少需要得到专业心理人员的建议和指导,才可以自己去操作。

    至于改变的方法,其实有很多,但是首先您要清醒的意识到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并且愿意发费时间和精力去完善自己。人格的形成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想要改变也就不是一天两天可以做到的,请合理期望并从点滴做起,可以尝试从一些较小的固有“讨好”习惯开始。慢慢的改变自己的观念,从而远离讨好型人格。

    本期的心理学自我提升课程就讲完了,如果您对今天的内容还有疑问或者迫切需要具体的应用方法来解决问题,欢迎您直接私信,或者点击公众号主页中的心理咨询,选择预约咨询来获取我们专业的帮助。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