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确定对同性朋友,是喜欢还是…?

喜欢到想上床,大概是和爱情有关的喜欢,而你若是笃定的认为,你们没有上床的可能性,那么也就是朋友的喜欢。接受自己的求生欲并不会因此痛苦,当自己表现出来求生欲的部分和内在感受一致,这是非常美妙的过程。求生的部分和认为自己弱小无力的部分对抗,痛苦在此时升起来。

-=问题1=-

    不确定对同性朋友,是,喜欢还是…?

 宋杨:

    一般来说我们跟某个人成为朋友,吸引程度越高,关系越亲近。这些吸引本身就已经包含着喜欢的成分,区别大概在于,这个人让你感觉你想不想跟ta上床。喜欢到想上床,大概是和爱情有关的喜欢,而你若是笃定的认为,你们没有上床的可能性,那么也就是朋友的喜欢。另一种,在两者中间,那就等一等,时间到了自然会有一个倾向出来。

 

 

-=问题2=-

    仇恨的本质是什么?仇恨在心理学上是如何定义的?产生的根源是什么?在社会中我们怎样正确面对这种心理?

 宋杨:

    仇恨的本质,是爱。而爱的本质,是想象。爱倾向于连接,恨倾向于毁灭。两者的指向不同,性质相同。爱、恨都属于主观的情感体验,爱的产生基于我们自己对另一个“自己”的想象。我们爱那些具有某些特质的人儿,要么与我们相似,要么与我们相异。换句话说,都是基于主观的选择。没有无缘由的爱或恨,而爱和恨都是基于主观的体验,也就是“我以为”。而“我以为”的,属于主观真实,而我们也是在变化着的,所以那些主观真实也会变化。那些记仇一辈子,换句话说他其实爱了他一辈子。在社会中,其实很少有多少仇恨的,仇恨更多在情感层面纠缠。社会角色不讲情感,讲的是规则。所以,在情感中遇到仇恨,回到自己身上来,澄清自己对此的相关想象是什么。反正不管是什么困难,要面对也只能回到自己身上去细致分辨。

 

-=问题3=-

     求生欲是否会容易让人感到痛苦?正常人都应该具有求生欲,特别是当发生危险或意外时,但越是具有求生欲说明越恐惧死亡,是不是强烈的求生欲在让我们积极求生的同时也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如何能克服这样的痛苦?

 宋杨:

    接受自己的求生欲并不会因此痛苦(求生欲也被称为生本能,而生本能和死本能是一体两面的,像一杆天平两端的滑动),当自己表现出来求生欲的部分和内在感受一致,这是非常美妙的过程。在危险情况下,相对来说求生欲一致的情况下,更多是在想办法处理当下的困局,而恐惧的那部分相对来说会少一些。求生欲带来痛苦的情况下,通常指的是,以为自己是有求生欲的,但是内在的恐惧感吞没了求生欲。面对突发的危险,如果主体内部不是特别稳定,那么就容易破碎。破碎的后果便是无意识化,那么就容易被恐惧感吞噬,并有可能引出曾经的某些相似的创伤。创伤情境下,主体是弱小的、无力的。求生的部分和认为自己弱小无力的部分对抗,痛苦在此时升起来。这其实都是主体无意识所做的选择,只是意识和无意识的区别。无意识的情况下,很容易就不知道怎么的让自己陷入“快死”的状态。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