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父”与“恋母”

男人和女人,从生理上说是先天既定的,从精神层面来说,是后天构建的。上次我们谈到家族中的结构如何影响了个人的位置变动,今天我们来谈一谈,借助“常见的两个说法来看看我们儿童的俄狄浦斯期在成年后运作的大抵方式及表现。这里的标配恋父,其中隐含着母亲爱父亲的痕迹。

  男人和女人,从生理上说是先天既定的,从精神层面来说,是后天构建的。上次我们谈到家族中的结构如何影响了个人的位置变动,今天我们来谈一谈,借助“常见的两个说法来看看我们儿童的俄狄浦斯期(恋父、恋母)在成年后运作的大抵方式及表现。

1. “你是爸爸的小情人”

      在我们的文化语境中,常常有这样的说法。把小女孩看做爸爸的“小情人”,想必大家都非常熟悉。从戏说上说起来,这种说法无非是打趣。按照常规的路线走,作为父亲的能够分清楚她只是女儿、作为母亲内心清晰这是父女独特的表达亲昵的方式,一家子便也和谐美乐。这倒是问题不大,再多就是女儿跟父亲比较亲昵,而母亲稍显落寞一丢丢。当然也有另外的现象,那就是“爸爸的小情人”这种说法混淆了女儿的位置,影响了她的身份认同,她不知道自己是爸爸的情人呢?还是爸爸的女儿?这种混淆影响会伴随着女儿的成长历程持续发酵,有更甚者,在她成年后的生活中,这些混淆像是“诅咒”蔓布开来。而这种混淆,并非单方面的混淆,而是父、母、女三方都混淆的结果。下面我会列举一部分女儿与父亲关系间俄狄浦斯的延展关系形式:

      标配恋父:作为父母的孩子,爱父母是无可厚非,找的伴侣多少有些父亲的痕迹或是影子,毕竟我们的自恋基于原初认同而来。这里的标配恋父,其中隐含着母亲爱父亲的痕迹。

      竞争者:将自己的伴侣与爸爸强硬的进行比较,优胜劣汰,其中爸爸亲作为一个与伴侣竞争的角色出现。这里可能是在女儿的想象层面,也可能在生活中女儿的爸爸会做一些事情,展现出他在争风吃醋。在这样的关系中,妈妈多数时候是被爸爸和女儿排除在外的。

      反向形成:由于当事人的爸爸在她的感受中是非常“糟糕”的,她总是试图避开与爸爸相似的人,但是往往刻意的回避会在无意识中不由自主的被相反的人,或是潜在与爸爸相似的人吸引。所以在此需要在自身内部进行一些对自己的理解,以便意识化的去选择,而非回避。此类关系表现在早年关系中,多数由女儿对妈妈的认同而来。

      俄狄浦斯三角:总是陷入三角恋,不由自主被已婚或是有伴侣的男性吸引。这更加无意识化,在生活中也许跟爸爸相对疏远,但是实际压抑了爱的部分。俄狄浦斯三角还原了爸爸、妈妈、女儿三者之间的原始互动,这种互动是基于对“我是爸爸的小情人”的终极认同。不管是在原生家庭,还是在成年后,“我”依旧做着“小情人”。这样的关系默认了“我没有妈妈厉害”,有的情况妈妈会对女儿进行打压,而爸爸对女儿又是存有诱惑的。夹在两者中间,女儿选择妥协。

      复刻恋父:只被爸爸年龄段的人吸引,往往女儿们会从理性层面上说,她认为他们比较成熟稳重,具有种种优点。实际在这个层面看起来,她复刻了早年的关系,尽量在保持最小化的改动。复刻恋父的意义在于,对爸爸的极度认同,反应了爸爸对女儿的占据。

      拒绝男人:此种状态有两种解释,一种是从根源上避免乱伦焦虑。另一种是对“父亲”的否认,这种否认来自对母亲的强烈认同,不过往往这两种解释是合并在一起出现的。


 

2. “你是妈妈的小棉袄”

      “你是妈妈的小棉袄”这类话,我们也并不陌生。在恋母上,儿子和妈妈的关系在当代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现象则是:“妈宝男”,细致观察可知,该母亲对其儿子是非常占据的。这种占据渗透在他的婚姻、恋爱、交际、生活的方方面面。儿子与母亲关系间俄狄浦斯的延展关系形式与上文中女儿与父亲关系的的表现形式有异曲同工之处。

      在恋父和恋母的意义在此我们需要稍作区分:父亲作为“规则”的代言人,给到我们禁令,那在恋父的维度上将对应的是我们是否接受“阉割”,遵守道德规则及法律规则,放弃那种“全能感”。母亲作为“情感”的代言人,给到我们情感支撑和温暖, 在恋母的维度上对应了我们选择沉溺在情感之中的程度,这里的沉溺程度可以从当事人对现实的感知程度上进行取证。恋父及恋母,前者影响外显的能力(赚钱能力、工作能力、竞争能力等),后者影响内隐的容纳感(情感连接、感受敏锐度、对自己的接纳度等)。 

      通俗的说,有点像是理性和感性,不过没有这么简单。看似关键在于,作为重心如何平衡这象征性的两个端点。“平衡”的说法,涵盖了一部分作为父母的小孩,维护这个家庭关系的责任在我们肩上的意思。可是这种维护,并非是单方面可以维系的,而是最少三方无意识(父、母、子或女)作用的结果。

      我们作为人呢,其实是比较灵活的。我们总是“恋父”也“恋母”的,只是哪部分稍多一些。当一个男人在面对他的同性朋友、领导、长辈、晚辈...的时候,往往会不自觉的带出对父亲认同的行为、语气、态度、互动模式...   女人们在面对同性的其他人时,也会带出与母亲的认同。毕竟,父母作为原初客体,作为我们在同性、异性关系互动中的“土壤”般必然存在着。这里的“恋”并非单单只是在伴侣关系中存在,在我们的各种关系互动中,也可察觉端倪。 

      由此可知,我们对男性的幻想与父亲有关,对女性的幻想与母亲有关。而多数时候,我们往往都是“双性人”。在此将作为见证的,是那些流淌在我们身体中的“男性特质”以及“女性特质”。它们是不可弃绝的,赋予我们生命动力的美好。

延展文章:

1.家族中彼此间的相互影响,以及个人位置的选择。2.儿子们的出路(俄狄浦斯王的故事细解)

禁止乱伦!这确保了在一个家庭中最底限坍塌的下限。

至少,这条禁忌保证了我是你的子女,而你是我的父母。

否则,大家都会掉落到一片虚无中,死无葬身之地。

(俄狄浦斯王的悲剧——人伦禁忌)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