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总是被动的选择在家庭关系中的位置?

还是婴孩时,我们跟父母同床睡并不稀奇。普遍来说孩子跟父母分床的节点在孩子3岁时,当孩子跟父母持续同床,便会影响孩子走向独立分化的脚步。在我们小时候,作为男孩儿常常会说:长大后我要娶妈妈,妈妈是我的女人。作为女孩儿经常说:长大后我要嫁给爸爸,爸爸是我的男人。我们说类似的话,基于我们对同性父母还有异性父母的双重认同而引发。

还是婴孩时,我们跟父母同床睡并不稀奇。普遍来说孩子跟父母分床的节点在孩子3岁时,当孩子跟父母持续同床,便会影响孩子走向独立分化的脚步。在我们小时候,作为男孩儿常常会说:长大后我要娶妈妈,妈妈是我的女人。 作为女孩儿经常说:长大后我要嫁给爸爸,爸爸是我的男人。我们说类似的话,基于我们对同性父母还有异性父母的双重认同而引发。

由于爱,首先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儿最初都是爱妈妈的,为什么呢?一来由于妈妈是那个孕育我们的人,这些连接像脐带直接连接其妈妈和胎儿那么直接。二来由于最初我们形成对世界的感知时,最为亲近的便是妈妈,那些与自身相似且熟悉的味道、感觉、神秘联结等原始性的感觉先天就在那。之后我们通过妈妈的反应,慢慢发现了爸爸的存在,婴儿开始疑惑:怎么有另外的什么总是吸引着妈妈? 从而引出,“妈妈喜欢爸爸,我不爽,可是我又干不过他,那我也喜欢ta吧~”的妥协。婴儿最初的爱只是以占据式的“妈妈只是我的”为体现。原初的爱总是带有很多“占据”特性:侵入、攻击、霸占。

在男孩这里,他通过学习爸爸去建立他的男性身份认同(以及具有父亲功能的其他主体)。在女孩这里,她通过学习妈妈去建立她的女性身份认同(以及具有母亲功能的其他主体)。我们变成怎样的男人、女人,便也是检验我们认同了些什么特质集合而成的“身份成果”。而这些“身份成果”以男人、女人身份为例,不单单只是我们认同同性父母的结果,也有异性父母无意识推动的痕迹。

错位的爸爸和女儿:

在韩国KBS2电视台的综艺节目《大国民脱口秀-你好》中,三位女儿表达了对于“父爱”的苦恼。16岁的大女儿透露父亲过度的身体接触让自己很是苦恼。

她说:

“每次和爸爸眼神对到,他都会对我BOBO(亲亲),还用舌头舔我的脸,都能闻到口水味,让人很讨厌”;

“看电影的时候,爸爸都会一直摸我肚子丶对我吹气。我刷碗的时候在后面摸我的屁股。在别人面前,一定要牵手,爸爸朋友来的话,经常在他们面前亲亲。有时候别人会用奇怪的眼神看我们。爸爸生我的时候才21岁,又长的很年轻,在外面购物或吃饭时很容易让人误会我们是情侣关系”;

“爸爸送我上下学的时候,经常会在校门口亲我,引起老师的误会,传唤爸爸到教务室,要求交出家庭关系证明。我曾经多次向爸爸说不要再这样了,但爸爸总是不高兴地说‘因为你是我的孩子,你的身体也是我的’”。

孩子们的妈妈也表示可以理解爸爸对女儿们的爱,因为爸爸长期在军队,又因为做生意在国外待过两年。后来还因为车祸导致下半身瘫痪,在医院接受过2年的治疗。因为不经常在孩子身边,所以对女儿们的感情很深。但是自己确实没想到“女儿们的苦恼这么严重”。

新闻中的爸爸非常享受这种状态,觉得他理所当然的认为‘因为你是我的孩子,你的身体也是我的’。”其实从中很难看到他把女儿真的是当成女儿,更像是玩乐、倾凌、施展他欲望的工具。并非把女儿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一个人去看待。过度的肢体接触,更像是对待一个女人、一个调情的对象、或是一个妓女,随意对待对方的身体。这个爸爸只是在用他自己所想要的方式去享受,去肆意对待女儿。女儿们虽然感觉不妥,但是似乎也不太能够说得清楚什么地方不妥。她们能感受到一部分的侵凌性,却很难去命名和拒绝这部分侵犯。

女性的身份认同,身份界定主要通过学习那个重要的女人去进行建构的。女儿们在定义“父爱”以及对“父爱”的感知上,明显已经有了偏差。讲述一个被行为侵犯的行为时,女儿们都是笑着的。由于她们的妈妈在身份确认上是缺乏的,这个爸爸对待她的方式,对待女儿们的方式,这个妈妈都并未觉得不妥。这个妈妈几乎是不在场的。她们的妈妈对爸爸的行为表示理解,说明她非常认同爸爸。且妈妈说“没想到女儿们的苦恼这么严重”这也提示出她认同的对象是这个爸爸。

从妈妈的言辞间不难看出,她并未觉得这是一件多么“令人苦恼”的事情。爸爸是家里的“主人”,享有对妻子、女儿们的支配权,爸爸开始笑,女儿们笑着说,妈妈也是笑着,一家子制动于这个爸爸。这个爸爸没有起码的边界,把女儿“当成自己的一部分”,一来是自恋的,二来又非常病态。这个妈妈默许爸爸的行为,女儿们刚开始觉得不妥当,后续也只是表示无奈。故而产生出“随意触摸、舔、捏屁股”的现象。在此我们可以看到的是,一家人的关系表现出来的现象,并非单方面促成,而是合谋的结果。双亲在对待性的感知上出现偏差,也会影响子女对待性的感知。

 原生家庭的结构、模式直接影响了人们如何去建构他的心理结构、人格结构、逻辑结构的方式、稳固程度、情感功能、心理化功能以及社会功能。这个结构,由整个家族的参与人被放置在不同的位置上开始发挥其功能。这个位置一部分由家族决定,一部分由自己选择。要改变自己的序列,那么就要看清楚自己主动选择了些什么。新闻中的这对夫妻,不知道他们经历了什么,他们的家庭又是怎样对待他们,以至于他们对待子女是不分彼此的方式?那么,通过看看家庭序列,我们来找一找线索。

家族中的序列——“祭品”位:

  借用《都挺好》这部片子来说(电视看少了),苏母为了变成城里人,嫁给了苏大强。获得城市户口后,本来日子也还行。直到她的老相好出现,她本来准备跟着那人走,谁知道怀上了苏明玉。苏明玉变成了苏母推脱其自身命运的理由:都是因为她,苏母才没能和老相好走。实则不然,她实际是发现自己的命运、自己的身体、自己要生孩子...  她都不能自己选择后,对自己进行了一系列的贬低。最终把这部分贬低投放在苏明玉身上。而她对自己的不能自控,从她一开始为了变成城里人而嫁给自己不喜欢的人开始,她本就不是她自己了。因为“嫁给城里人”这也并不是她自己的执念。这大概要回溯到苏母的家族中去看,苏母要强,为什么要强?因为受到歧视,因为她是女儿身,因为她在家中,不过是个祭品。

  什么叫做祭品?

  祭品:是祭祀时用的物品。根据不同种族和不同地域,祭品的形式也是十分丰富,有动物如猪、牛、羊、鸡,也有植物,还可以是衣物等物品。在远古时代和愚昧时代,甚至有拿活生生的人作为祭品;暴政时期也曾出现过用活人陪葬与祭祀的情况,十分残忍。

    在剧中我们可以看到的是,苏母总是偷摸着拿钱给自己的小舅子,为什么? 祭品的作用在于,为了家里的男人、那个重要的传承人,把自己当下家庭中的东西偷到娘家去。看似她是嫁人了,实际并未嫁人,一直在为娘家人继续提供作为一个祭品的营养输送。她更像是一根吸管,把夫家的东西,吸走拿到娘家去,让娘家壮大。祭品是不被当成人看的,更多时候只是一个物品。所以这么一来,我们便很容易理解,为什么像樊胜美之类的人儿虽然被家里虐待,但是还在为哥哥打拼?因为她没有自己,一来是由于从来没有被当成人看,二来久而久之她自己也不把自己当成人看。

   既然一个家族中会有“祭品”存在,那么相应的祭祀人、法师、供品、冤魂、祖宗、守墓者....等等,在家族中也有相应的代表在发挥他的功能。那么在家族中有的人被奉为神、有的人被奉为垃圾、有的人被奉为交际花、有的人被奉为大掌柜。这些位置,也有自身选择的成分在。同时这些序列是相互影响的,序列关乎到作为一个家族中的一份子,自己存在的意义是怎样的、在家族中的意义又是怎样的,两者息息相关。 而其他的位置,由于作用不同,就请自行寻找答案并体会吧。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