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改变,为什么却迟迟迈不出脚步?

前段时间,热播剧《都挺好》把观众的情绪点燃,也激发了各界人士的不同思考。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讨论一个普遍的现象,网络上流传为“自杀式单身”。然而,即使渴求的欲望很强,“自杀式单身”者们的脚步却迟迟迈不出去,仅仅停留在幻想的层面。进一步说,自恋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并在人际关系中表现为不同的姿态。

前段时间,热播剧《都挺好》把观众的情绪点燃,也激发了各界人士的不同思考。

不论从家庭伦理,职场竞争,还是生活观念的角度看,都能惊喜地发现社会的进步。

不同于以往的苦情剧,现代人有了更多的自主意识,可以按照自己的标准去生活,可以追求自己想要的样子。

 

然而,看剧吐槽容易,看到主角的精彩生活也很羡慕,可是放到自己的身上好像总有很多难处,想有所改变却又伸不开手脚。那么,终究是什么羁绊了你的脚步,迟迟迈不出?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讨论一个普遍的现象,网络上流传为“自杀式单身”。这个概念指的是,一直单身,又不主动扩展社交范围去认识新朋友,却每天幻想着能拥有爱情的人。

显然,这里排除了坚持不婚主义的人。

那么,不婚主义者之外,相信单身者都渴求脱单。在适当的年龄渴求和追求爱情几乎是人的成长过程中必然发生的事情,因为爱情是美好的,也是值得追求的。

古今中外,多少文学作品讴歌了追求并拥护爱情的故事。而时下的环境,追求爱情不再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束缚,加上通讯的便利,拥有爱情的机会有很多。

然而,即使渴求的欲望很强,“自杀式单身”者们的脚步却迟迟迈不出去,仅仅停留在幻想的层面。

借助这个现象,可以看到问题的症结:即使拥有的欲望很强,行动的脚步也迟迟难以迈开。

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例子,终究是什么羁绊了脚步,从心理学的角度做以下两点解释。

01自恋

“自恋”一词源于古希腊神话:有位名叫纳西塞斯(Narcissus)的青年爱上了自己在水中映出的影子,最后憔悴而死,死后化为水仙花。水仙的英文就是narcissus,而自恋狂的英文就是narcissism,也正是由这个故事而来。

这是个悲剧的故事,而无独有偶,在中国的文学中也可以看到类似的人物形象,如《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和妙玉等。

作为人类自我欣赏和崇拜的本能,自恋情结引起各个流派的心理学家的研究,并形成不同的自恋理论。

从积极的角度讲,自恋好比一只猫照镜子,看到的一只老虎的形象。这种形象是自己眼中的自己,虽然可以长自己志气,却不难看出有膨胀和夸大的部分。

进一步说,自恋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并在人际关系中表现为不同的姿态。 显性自恋者往往是居高临下的姿态,认为自己就是对的,会抓住时机表现自己,而别人的建议很难听进去,对于别人的批评总是反应激烈。

隐性自恋者其实是膨胀的自我背后隐藏着一个脆弱的自我,往往低自尊、无助和回避。

人人都有一定程度的自恋,如果不能自我觉察和反思,不管是显性自恋,还是隐性自恋,都一定程度上阻碍着个人的自我突破和发展。

02恐惧

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经验性地习得了一些恐惧,如对黑暗的恐惧,对蛇的恐惧等等。而个人在社会化的成长过程中,历经不同的生活环境而可能有自己的恐惧对象,如目光恐惧、广场恐惧、社交恐惧等等。

而以上种种恐惧,都有一个共性,就是对未知的恐惧。

有趣的是,人们有见证“初生牛犊不怕虎”、“不知者无畏”,似乎对未知是毫无恐惧可言。然而,人都有着自我保护的本能。随着年龄的增长,曾经的无知无畏就会越来越少。因此,人们会选择远离黑暗,会选择呆在家里,少去人多的广场,回避和人目光接触,甚至只在虚拟世界里度过。

具体到生活与工作,常见一些家庭案例,如妻子即使在婚姻中饱受家暴等痛苦,也依然委曲求全,轻易不敢去离婚。也许旁观者无法理解,殊不知当事人因为改变的恐惧,选择继续忍受婚姻的不幸。

还有工作上对现状不满,每天满嘴吐槽的人,尽管连做梦都想着跳出当前的单位,却终究因为恐惧“不知道下一个工作会是什么样”而踌躇不前。

     

因此,要想改变现状,追求自己羡慕的生活状态,像影视主角一样潇洒阔气又有气场和底气地掌控一切,就要从两点做改变:

第一,放弃自恋,走出自己的舒适圈。

第二,克服恐惧,敢于挑战未知的事情。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