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欺负,怎么做才正确?

某知名学校对家长做了一份问卷调查,结果约有60%的家长表示应该培养孩子强硬的性格,被欺负时要打回去。有25%的家长则认为,孩子被欺负后应对向老师求助。那么作为家长的你,面对小朋友们被欺负时你采取的应对方式又是如何呢?

校园欺凌,近年来不少家长关心的事情。电视新闻上一桩桩的血腥报道,估计也让不少家长紧张起来。某知名学校对家长做了一份问卷调查,结果约有60%的家长表示应该培养孩子强硬的性格,被欺负时要打回去。有25%的家长则认为,孩子被欺负后应对向老师求助。那么作为家长的你,面对小朋友们被欺负时你采取的应对方式又是如何呢?

其实,我们每一种不同的应对方式,都将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如果我们教育孩子打回去,可能会让孩子觉得打人是一种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式,从而助长孩子的暴力倾向,影响孩子的社交发展。如果我们教育孩子一遇到问题,就向老师寻求帮助,长期下来可能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是弱小的,需要保护和帮助的,这会影响孩子的自信发展。为了避免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我更需要的是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先了解以下“欺负”的定义,在百度上是这样写的:欺负是儿童间尤其是中小学生之间经常发生的一种特殊类型的攻击行为。即欺负是力量较强的一方对力量对较弱的一方所实施的攻击,通常表现为以大欺小、以强凌弱、以众欺寡。

那么在学校里,如果一个高个的孩子和一个矮个的孩子因为抢玩具打起来了,其中矮个子的输了。这算欺凌吗?不,这属于同伴冲突行为。

今天我们来讨论一下以下三个问题:

一、如何判断孩子是否被欺负了。

如果孩子主动跟我们倾诉,不愿意上学、身体上出现莫名的伤痕、晚上做噩梦,惊醒,哭泣等等,那么我们可以怀疑孩子有可能遭遇了欺负,如果通过多方核实,确实是其中一方故意采用暴力欺负另外一方,那么我们就可以确认孩子的确是被欺负了。

在这里我需要强调以下,有部分焦虑的家长一听到孩子说班上的同学欺负自己,家长就武断地断定孩子真的遭到同伴的欺负了。不是说孩子会欺骗家长,而是年龄比较小的孩子对“欺负”的认知不太准确。因此通过问话和对孩子日常交往模式的了解等多方面核实显得至关重要。

有时候允许孩子互相小小打一下,我想表达的意思并不是真正鼓励孩子打架,而是希望家长与孩子通过处理同伴冲突来发展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

二、如果确认孩子被欺负,我们该怎么做?

第一,耐心地倾听孩子,引导孩子说得更多。

拥抱,让孩子意识到自己很重要,也可以消除孩子的不安。共情孩子的感受,让孩子感觉到被理解和被关心。再引导孩子说出事情的经过,不带评判地去耐心倾听孩子表达的内容和情绪。我们可以观察到很多时候孩子在表达的过程中情绪也同时得到缓解。接着,还可以选择一个舒适轻松的环境与孩子讨论,以后再遇到这样的事情该怎么做,引导和鼓励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

第二,淡化孩子被欺负的感觉。

举个例子,抢东西这件事情估计是孩子生活中都会发生的事情。

A妈妈:怎么那么没用,干嘛不抢回来,难怪别人欺负你。

(妈妈帮孩子贴了标签,“你被欺负了”,孩子就会觉得我是没用的。)

B妈妈:可能胖胖也想玩小汽车,因为等不及就从你的手里拿走了,他这种行为是不对的,他应该先征求你的意见。如果他向你借,你也愿意给他玩一下的,是吗?

(当被欺负的感觉淡化时,孩子的内心是舒服的,因为他感觉自己不是一个被欺负的对象,反而是一个乐于帮助同学的人,这前后的差异之大可想而知。)

第三,教会孩子处理的技巧。

1.家长要告诉孩子,当玩具被抢了,要大声的对抢玩具的人说“不,这是我的玩具,你不能抢,我不喜欢你这样,请你立刻把玩具还给我。”

2.与对方的沟通无效的情况下,鼓励孩子向老师,家长或朋友求助,让孩子认识到,这也是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不丢脸。

3. 鼓励孩子在学校里交上好朋友。所有被欺负的孩子里大部分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孤单。根据统计,落单的孩子最容易被欺负,这跟羊群的羊有点像,落单的羊是最容易被狼叼走的。引导或者有意识地创造条件让孩子有机会交朋友,从而培养他的社会交往能力。.

三、如何与老师和对方家长沟通。

1. 冷静的情绪和平和的态度

情绪是会互相影响的,如果孩子在学校被欺负了,你抓着老师一开口就责备,那么老师可能产生防御心理,接下来的沟通也就没有意义了。

2. 保证有第三方在场

让第三方起到缓解气氛,缓冲情绪的作用,防止你们双方因为过激的语言或行为产生更进一步的冲突,避免有孩子的冲突,演化为家长的冲突。

在处理孩子被欺负的这个问题时,核心是孩子本身的自信心和人际交往能力,如果我们能够帮助孩子构建起安全感与自信心,让他有勇气与能力处理人际交往中的各种问题,并让孩子感受到,无论何时,我们都是她最坚强的后盾,那么孩子自然就会拥有不可欺负的强大气场。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