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糟糕的思维模式,操纵了你的人生

思维模式的强大之处在于,它可能在你根本毫无意识的情况下,操纵你的行为,从而影响你的人生。还有一种思维模式叫“成长型思维”,这类人认为无论天赋如何,只要通过后天的努力及学习,个人能力还可以得到更好的成长,从而带来更多的改变,不会因发生过的事而给自己贴上永久的标签。记住,永远别让糟糕的思维模式,操纵了你的人生。

先说我身边一个真实的职场故事。

最近我们公司招聘了一位财务新人叫小李,他是澳洲某知名高校会计硕士毕业,有着很强的专业背景。

刚入职时,他表现得很自信,领导让他做的事都可以完成得比较好。但是最近,小李碰到我,显得很焦虑,整个人充满着压抑。

我就问他:“你似乎看起来心情不太好,最近公司不是刚提拔你为财务主管吗?”

小李叹了口气说:“升职当然是好事,可对我的考核要求也更加严格了,多了一堆指标。我怕考核结果不好太丢脸,要是考核证明我没有当初简历上那样优秀怎么办?领导会怎么看我、同事们又会怎么想……”

小李的话让我想起曾经学生时代我班级里的一个学霸M,几乎每次考试都是班级第一。在我爸妈的眼中,M就是那个“别人家的孩子”,但M的家长却常常很困扰,因为只要考试没有得第一,M就会连续好多天吃不下饭睡不好觉,甚至有抑郁症状。

小李的情况和M真的很像,小李从小也是尖子生,从读书到工作都一直顺风顺水,但是升职后的他为何又对失败和挑战如此恐惧呢?

作家史铁生曾经说过:“人与人的差别,大于人与猪的差别”。

我认为,人与人最本质的区别在于思维模式的不同。思维模式的强大之处在于,它可能在你根本毫无意识的情况下,操纵你的行为,从而影响你的人生。

最近读了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教授的著作《终身成长》,我深受启发。书中介绍了人的两种思维模式。

在德韦克教授的理论中,像小李这样的思维模式被称为“固定型思维”。固定型思维者,他们认为能力是天生的,倾向于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事,习惯做自己擅长的事情,常把曾经发生的事当作一个衡量自己的能力和价值的标杆。

还有一种思维模式叫“成长型思维”,这类人认为无论天赋如何,只要通过后天的努力及学习,个人能力还可以得到更好的成长,从而带来更多的改变,不会因发生过的事而给自己贴上永久的标签。

德韦克教授认为,这两种思维模式的不同,源于人们对能力持有不同的内隐观念。

固定型思维者,持能力实体观,相信能力是固定的,不会随着学习而改变。

成长型思维者,持能力增长观,相信能力是可以随着学习而提高的。

按照这个理论的逻辑,你可能会觉得固定型思维者都是那些内敛胆小的人,但其实很多固定型思维的人都可能非常自信且富有才华,比如小李与M就是典型的代表。他们受到固定型思维的支配,过度在意他人的评价与认可,担心自己会失败,不愿意尝试自己不擅长的领域,遇到挑战时可能就会呈现焦虑或抑郁等症状,难以发挥出自己真正的潜能,从而可能较早地碰到职业瓶颈。

反之,成长型思维者虽然也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但他们并不把这些作为自己比别人更优秀的证明。他们遭遇挫折后,会很快重新振作起来,因为他们觉得失败并不意味着自己能力不行。这样像弹簧式的成长,让他们取得越来越多的成功,人生之路也充满了希望。

我身边也有许多成长型思维者,有个HR朋友小Z,刚认识他是在一次企业培训师的强化班上,小Z非常内敛,第一次上台演讲时浑身发抖,紧张得直冒汗,说话也磕磕绊绊,许多一起上课的学员在台下偷笑。但在强化班的短短10天时间里,他一次比一次表现好,上台讲课也越来越自信,据说他每天回家都对着镜子苦练,最终毕业的时候小Z还拿到了班级最高分。不久前,我听说他已经在社会上面向上百人讲自己的公开课了,而小Z才30岁不到。

同样是内敛的人,固定型思维者的表现就和小Z不同了,他们会不断自我暗示:“我的性格就是如此,我就是一个内向的人,所以我不适合做培训师。”然后,他永远都不会站到那样的舞台上。

我曾经给高中的一位女学生做过家教,她的数理化成绩非常不好。我就问她:“你自己觉得是什么原因呢?”她说:“可能因为我是女生的缘故,天生对数字不敏感,我们老师在班里头也这么说。”这位女生就持有典型的固定型思维,而她的老师也持有固定型思维,她们都认为女生学数理化吃力是因为缺乏天赋,再怎么努力也学不好。而成长型思维的学生,则会想尽办法去追赶,多做练习题、调整方法、请教他人,直到提高成绩为止。

那么,这两种思维模式的区别,仅仅是前者选择对能力不足的现状认命,后者选择想办法锻炼自己的能力吗?并没有这么简单。

记得我们小时候经常说的龟兔赛跑的故事吗?一个是有能力但是心态浮躁的兔子,一个是缺乏能力但是心态稳健的乌龟,这个故事是想告诉我们,稳健的努力最终赢得了比赛。但是我们当中没有人是希望自己是一只乌龟,我们只希望当一只不那么浮躁的兔子。

德韦克教授在《终身成长》这本书里分析,龟兔赛跑的故事本来是想强调努力有多么重要,可是却给了努力一个坏名声,这个故事似乎反而是强化了人们“只有缺乏天赋的人,才需要努力”的观点,当有天赋的人出现失误的时候,后进者才有机可趁。

别觉得这听起来很荒谬,其实包括我在内的许多人,内心深处潜藏着这样的想法,甚至自己都意识不到。

在固定型思维者的眼中,努力是那些无法依靠天赋去成功的人才需要的。

而在成长型思维者看来,需要付出大量努力去成功并不等于能力低下。

刘翔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许多欧美人的眼中,跨栏比赛那就是黑人和白人的天下,黄皮肤的亚洲人再怎么努力也无法超越他们。当刘翔在奥运赛场拿到金牌之后,大家都说他是个跨栏天才,实际上他并不是一个天才,而是最努力的运动员。刘翔相信能力是可以发展的,相信黄种人也可以站在世界之巅,于是他不停地刻苦训练,最终取得成功。成长型思维者,不会贬低努力的价值,通过努力让自己变得更优秀,不仅不可耻,而且值得骄傲。

像刘翔这样持有成长型思维的人,即使内心感到焦虑不安,也会迎难而上,每一次踏出自己的心理舒适区,都会拿出赴死一般的决心,所以他们慢慢把自己的心理舒适区越扩越大,把不擅长的事变成擅长的事。

看到这里,你是否在不断地识别自己属于哪一种思维模式的人?

其实这个世界上很少有纯粹的固定型思维者和纯粹的成长型思维者,我们多数人都是两种思维模式的混合者,只不过更偏向于哪一种类型。

但思维模式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当你决定去迎接挑战、改变自我的时候,心中的“固定型思维”也许会跳出来麻痹你自己,那么你一定要学会和内心的另一个声音对话,告诉自己为什么要去努力,让“他”明白,即使可能会失败,也必须要去做。

比尔·盖茨在《前方之路》这本书中有一句话,用它来概括“成长型思维”再恰当不过:“我们经常高估今后1-2年内将发生的变革,但又常常低估了今后10年内将要发生的变化。”当你不再沉迷于用屠龙证明自己现在的实力,而是笃定地在正确的方向上不断积累,那么你终将摆脱平庸、走向成功。

记住,永远别让糟糕的思维模式,操纵了你的人生。

备注:本文为咨询师丁路遥原创,并发表于人事人公众号上,如需转载,请联系咨询师本人。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