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学角度论孩子对玩具的情感

杜建与王丽忙于事业,三十多岁才要的孩子。一晃小宝2岁多了,“六位家长”给孩子买了好多的玩具。家里几乎成了玩具的陈列馆。他们认为孩子正是长智力的时候,这些有趣的玩具是开发小宝智力的最好方式。孩子对玩具有一种天然的情感,每个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它。往往孩子对玩具有着深厚的情谊。

杜建与王丽忙于事业,三十多岁才要的孩子。这下可把双方老人乐坏了,孩子小宝真像个宝贝似的在四个老人间传来传去。一晃小宝2岁多了,“六位家长”给孩子买了好多的玩具。“变形金刚、光头强猎枪、遥控船,遥控飞机,喜洋洋,……”家里几乎成了玩具的陈列馆。他们认为孩子正是长智力的时候,这些有趣的玩具是开发小宝智力的最好方式。为此,他们真是不惜血本。

但渐渐地细心地王丽却发现孩子好像并不喜欢这些。每买到新的玩具,小宝最多玩不过1个小时,就拽到一边了。即使小宝一时兴起玩起买来的新玩具。也都是破坏性的。就像前几天给买的变形金刚,现在已经面目全非了。杜建夫妻都是工薪阶层,看着挺贵的东西,不几天就成为一堆零件,真是心疼。

但小宝却对一些生活用品却很感兴趣,什么姥姥的剪子,老爷的药瓶,爷爷的烟斗,奶奶的拐杖……几乎到了爱不释手的地步。王娟感到非常的困惑,因为听老人说过,孩子小时候抓什么,长大就有可能干什么。王丽虽然知道这是迷信。但心里还是像堵了个疙瘩。

每当玩的兴起,小宝都会兴奋的自言自语,像个唠叨的老太太。感觉那是和一个不存在的人对话,说的还“有来到去”的。他还会赋予一些物件新的含义,像扛着奶奶的拐杖就是枪,放在裆下那这就是马……王丽真的觉得小宝的思维是天马行空,无所不用其极。看着身边稍大一点的孩子,又是学围棋,有时学跳舞……这样下去,自己的孩子岂不要输在起跑线上。

平时生活中,让王丽心烦的是,孩子越来越不听话。给她什么玩具,它即使爱玩,也不要。非要不给他的玩具。王丽真的不知道如何是好。一次,小宝把玩具排成一排排的,整个屋子连落脚的地方都没有。王丽就把玩具挪走几件,孩子就不干了,哭哭啼啼。王丽气急了,就打了他两巴掌。于是小宝撒泼打滚,又哭又闹。爷爷、奶奶好一通哄。

最不能让王丽容忍的是,爷爷经常带着小宝,拿着玩具到门口的沙堆上去玩。再看小宝坐在旁边的沙子上,挖坑填土玩的悠然自得。身上刚换的衣服沾满了尘土。就像个逃难的乞丐。王丽是一个很爱干净的人,总担心孩子因此染上细菌,每当玩完王丽都要把玩具洗一遍,总是累得腰酸腿疼。她真想让小宝呆在整洁的家里,玩一些她花了大价钱,宣传上说,能够开发智力的玩具。

心理分析

鲁迅先生也曾说过“游戏是儿童的天使。我们要关注儿童的成长,必须关注儿童的游戏;要关注儿童的游戏,必须重视儿童使用的玩具。”

人生头几年,大脑发育很快。特别是0-3岁是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这时的刺激非常有利于塑造未来的学习潜能.婴儿大脑发育未成熟,可塑性较大。这时健全、良好、丰富的环境刺激——包括玩具,可以充分激活神经细胞,促进大脑结构和整个功能的发育。而过了这个时期以后,再给孩子施以同样的刺激,就不会取得同样大的作用了。

孩子对玩具有一种天然的情感,每个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它。玩具就是孩子的“教科书”,它可以增加孩子的生活情趣,丰富知识,开拓智力。但现在的玩具制造商实际是在迎合父母这些成人的兴趣来制造玩具,而很少考虑到孩子的需要。这是孩子不喜欢某些玩具的原因。

王丽可能认为她们买的玩具都是高科技,飞机能飞,轮船能开,变形金刚能变……她却没想到这些高科技是针对成人而言的。对于小宝,能飞的飞机没有看到的麻雀飞的灵活,轮船没有鱼儿自由,变形金刚则是从一堆废铁变成零一堆废铁……

对于小宝感兴趣的是爷爷的烟斗,和姥爷的药瓶都是向里装东西的,但为什么一个冒烟,一个不冒烟;一个透明,另一个不透明。进一步他可能会用老爷的药瓶绑在奶奶的拐杖上变成爷爷的烟斗。而这个工序的完成需要用姥姥的剪刀剪来一些绳子……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会不断的尝试,不断的思考。有时会把家里搞得一团糟。这才是孩子的“高科技”。通过这些他的智力会得到自然的提升。

我们应该明白什么是玩具,不只是包括变形金刚……还有门口的沙堆,生活用具,甚至家长本身……孩子的任务就是“玩”,身边能够接触到的,喜欢的都可以成为玩具的成分。

我们需要做的是尽可能的开发玩具的教育价值,而不是价格。父母在买玩具时,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考虑玩具的颜色、大小、形状、性能以适应自己的孩子的需要。例如:玩具是否安全,是否有利于宣泄孩子的情绪,是否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往往孩子对玩具有着深厚的情谊。玩具可以作为孩子情绪的出口。父母可以通过观察孩子摆弄玩具来了解他的内心世界,并适时引导。例如:如果发现孩子脾气暴躁,就要培养孩子自己动手制作各种各样的玩具的能力,最简单的像折纸。这可以很好的培养孩子耐力。而对一些,比较内向不合群的孩子,就要匹配一些选择动态性玩具。像一些电动玩具就很适合。

有时孩子常常会不接受父母的劝阻,明明知道是父母不同意的事,却偏要坚持干下去。这可能是初为人母的人最头疼的。两到四岁的孩子正处于心理学上称此为第一反抗期的阶段。 由于孩子自由活动能力大大增强,各方面知识不断增多,就表现出独立的愿望,玩具就是他的伙伴,也是他心理想法的外化。如果被触犯,他独立的愿望就会被打破,自然不高兴。那并不是真的不听话,而是一种自我意识的表现。实际上,从心理学经验表明,表现出反抗精神的孩子,更容易成为心理健康、独立坚强的人。不要因为孩子变得“不听话”而烦恼,这是家长的问题,阻止孩子的自主行为相当扼杀一个未来的天才。

孩子在与玩具接触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 “自言自语”的现象。这对宝宝语言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如果有可能,玩具可以和同龄的孩子一起玩,宝宝之间就玩具的交换、玩法的交流,使其语言在潜移默化中获得进步。

下一篇:职场女上司攻略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