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蒋劲夫家暴谈家暴受虐方的自救措施

最近蒋劲夫家暴上了热搜,引发了大家很多的讨论。大部分人对此行为愤愤不平,但是也有一部分人觉得女的该打,在微博上曾经一度这种“该打”的言论占据了大部分篇幅,让人不得不担忧。事实上,家暴在男性中更多见,产生的后果也更严重。研究显示,女性因为受到家暴而进医院急诊治疗的人数是男性的8.5倍。

最近蒋劲夫家暴上了热搜,引发了大家很多的讨论。

大部分人对此行为愤愤不平,但是也有一部分人觉得女的该打,在微博上曾经一度这种“该打”的言论占据了大部分篇幅,让人不得不担忧。

男生会说,男女平等,女人也可以家暴啊。

事实上,家暴在男性中更多见,产生的后果也更严重。研究显示,女性因为受到家暴而进医院急诊治疗的人数是男性的8.5倍。

为什么会产生家暴?

01 社会文化的影响

首先,从社会的角度来看,我们的社会目前是以某种形式接受暴力的。比如法庭可以宣判死刑,很多人接受战争。

其次,性别角色期望和一些刻板印象也会对家暴的产生有影响。传统观念认为男性应该控制家庭,男女不平等的观念会减弱夫妻之间的协商和妥协,而用暴力解决冲突问题。家暴的男性通常会潜意识认为他们有权力惩罚妻子。对于男明星来讲,其社会地位产生的优越感和权力感,使他更容易产生凌驾于他人的暴力。

社会对于男性角色的偏见,也常常让人觉得似乎暴力是男人气概的表现。表现暴力和愤怒比温柔更具男子气。特别是被人绿了之后,似乎预期的反应就应该是暴力。

很多人认为家庭暴力比陌生人之间的暴力要轻的多,只不过是家庭内部矛盾,即使告上法庭很多情况下也轻描淡写地视为品行问题而已,因而所得到的惩罚也轻得多,即使真正的伤害程度已经非常严重。这无形中使得家暴者付出的代价要小得多。本次事件中,因为当事人已经道歉,竟然博得了很多同情,发出了“都已经道歉了,还要怎样?”的声音。

在公安司法系统等,男性占主导地位。他们可能会认同家暴的男性,对于殴打妻子女友的事件,不会采取太多的干预措施。他们会倾向于相信男性对于事件的解释,说是错都在女性,而拒绝接受女性的解释。施暴的男性经常轻描淡写暴力的程度,或者把暴力的原因转移到女性身上,说她们行为不端。就像说强奸,是因为女性穿着太暴露。

这些传统观念甚至影响了很多女性,很多女性甚至也说“女的该打”,好像男性自带权威,握有定罪惩罚大权一样。

02 成长经历的原因

很多施暴的人在童年时期就经历过虐待,在成年之后,他们也会把这种虐待施加给别人,形成恶性循环。但是这种成长经历在不同性别上表现是不同的,同是虐待家庭出来的儿童,男性倾向于成为施虐者,而女性倾向于成为受害者。

03 个性心理因素

在实施暴力的男性中和受虐待的女性中,另外一个常见的特点就是社会分离,很多家暴的男性没有真正的亲密朋友,而受虐待的女性也因为羞耻故意与她的朋友疏远,男性还会因为嫉妒而发脾气赶走女性外界的朋友,以帮助男性维持女性对他的依赖。

对于家暴这种虐待行为,没有任何可以让人接受的借口和理由。很多家暴的发生,事先并没有家庭冲突,有些女性甚至报告他们在睡眠中遭到殴打。其实,家暴的真实原因是,家暴者在控制愤怒方面的严重问题。不能控制情绪无论对于家庭和社会都会产生很多不良的后果,前段时间的重庆翻车事件就是另一个例子。还有一些家暴的男性,嫉妒心很强,会因为凭空想象的社交性活动或者性行为而指责女性,对女性实施暴力。

在虐待关系中,低自尊在双方都是很常见的,家暴的男性对他们自己的暴力行为感到自卑,很多人感到自己在生活中是一个失败者,虽然他们会否认和掩饰自己的这些感受,而维持在他人面前的男人尊严。女性无论在家暴之前有没有自尊的问题,家暴和蒙羞的行为肯定会破坏她的自尊,而很多女性会因为低自尊而继续忍受虐待。

研究显示,家暴问题,无论是频率还是严重程度,随着时间的推移都会增加。而一般女性会怎么做呢?

被施暴女性的心理误区

受暴力的女性多数是正常人不是受虐狂,但是要离开家暴者也经常存在很多障碍。

首先,经过了一些暴力事件后,很多女性仍然希望改善他们的关系,特别是家暴者信誓旦旦承诺自己会改变的时候,而家暴的男性在暴力后的一段时间内确实也会道歉,表现很热烈的爱、温柔和关心,这也会让女性迷惑。很多女性还认为,如果她们改变自己的行为来更多地取悦男性,家暴就会停止。

女性也会由于性别角色而留在虐待性关系中,女性的成长一直扮演着抚养角色,期待爱情关系,并且把爱情和婚姻视为他们未来身份的中心,通常即使遭受了男人的虐待,她们也仍然会爱那个男人,感到自己应该竭尽全力来呵护他们的婚姻和关系。

一个女人可以因为她认为这个男人需要她,而留在这个家暴的男人身边,也可以由于听到男人说无法忍受孤独,以及如何爱她和想她而感到内疚,从而回到男人身边。女性更可以因为孩子而留在男人身边,因为她们认为孩子需要家里同时有父亲和母亲才完整,然而,心理学认为,儿童与非暴力的父母之一在一起,其实要比和有家庭暴力的两个父母在一起更好一些。

即使女人对改善关系感到绝望,但是要离开这个婚姻仍然有很多障碍,经济通常是一个很大的障碍。另外,人们也常常害怕改变,宁愿让自己适应一种痛苦的处境,也不愿意让自己生活发生巨大的改变,因为改变会带来不确定性的结果,一些女性害怕孤独,还有一些女性害怕独自抚养孩子的重大责任。

个性里的抑郁、低自尊或者负性思维,都可以让问题变得更加难以克服。负性思维包括:“我可能永远都无法自己养育照顾好孩子”,或者是”我太老了,再找不到合适的对象结婚"。

一些女性仍然维持虐待性关系,是因为他们小时候经历过虐待,特别是来自她们依赖的、抚养人的暴力,这种女性习惯了爱和感情和身体上的伤害混合在一起的感觉,他们不能区分爱和伤害的区别,认为它们是相伴而生的,这种复杂的感情也让他们感到习惯和舒适。

还有一些原因阻止女性离开,因为有的时候她们会收到男人的威胁,说她们如果要尝试离开,家暴者就会伤害她们。

家暴者不可预期的生理和心理的虐待,会导致女性的习得性无助,这种无助会使女人被动地继续接受和忍受虐待。

家暴的后果不只在身体,还有精神上

遭受家暴会对人的心理和身体健康产生巨大的影响。非常常见的是引起应激相关的问题,比如说,愤怒,恐惧,焦虑,羞愧和抑郁等等。

恐惧可以使他在家暴的情景中被吓呆,焦虑也可以引起来失眠噩梦,或者是过度警觉。这种类似爱洗脑的过程会伤害她的自尊,她会责备自己,因为没有令她的男人高兴而感到内疚,或者认为自己活该受到虐待。长期的这种精神刺激,可以导致女性无法信任他人,无法融入现实。

被家暴的人应该采取行动

如果男人出现了暴力行为,而女人依然不采取其它措施,只是呆在家里簌簌发抖,这种行为不仅增加了危险,而且告诉男人,她会忍受更多的暴力,离开,即使是暂时性的离开,也宣称了你的权利,并给出了你坚持要求改善的信号和机会。

其实只要发现一些微小暴力的迹象,比如说把你推倒或者摔东西,你都应该离开,到一个安全的地方,不要浪费时间试图与一个暴力的男人讲道理,因为他已经被情绪冲昏了头脑。如果可能,把你的孩子也带走。寻求必要法律的帮助和保护。

为自己设定一些保护措施,也可以寻求家人朋友的支持。提前为危急情况做好准备,比如准备好一些钱和必需的物品,如果需要的时候可以随时离开,到计划好的一个安全的地方,又能照顾自己和孩子。

离开家暴的男人,最重要的是让自己强大,把你的消极思维,转换成积极思维。包括:”我可以自己做到,我有朋友们会帮我提供帮助,我可以交到更多的朋友,我不会感到孤独,我可以自己抚养孩子,这肯定比忍受暴力好得多......"永远不让施暴的男人,将对愤怒爆发的责任转移到你的身上,说是由于你的行为不当造成的,每次他这么说的时候,你就告诉他,”没有一个人能让另外一个人生气,除非你愿意。我们可以选择很多不同的方式,来应对现在的处境解决问题。”

施暴者需要训练控制愤怒的能力

对于一个家暴的男人,最重要的是要训练他控制愤怒的能力。学习使用他们自己的身体线索来早期识别愤怒。这样可以在愤怒升级到失控之前,采取一些措施。

比如说,如果你无法平静和尊重地说话时,或者无法安静倾听另一个人观点的时候,你可以数数儿,或者想象一下权威人物的存在,离开当前的处境。对自己说:”没有任何行为可以给予我实施暴力的权力””暴力是我的错误”。

做到这些并不容易,需要极大的决心和毅力。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