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总想改造父母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想法:如果我的父母更加“**”就好了?我学习的主要动机是想改造自己。这让我更加气愤,觉得他们犯了错还不接受。为什么我们不直接表达这些需求呢?这股压抑的无名火就以一种扭曲的形成呈现:子女总是想要改造父母。为什么改造工程却总是以失败告终呢?你还想要改造父母吗?如果你不想他们将来“改造”你,现在请努力的成长吧!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想法:如果我的父母更加“**”就好了?这个“**”可以是挣更多钱,脾气更好,更健康……

在你回答之前,我想先坦诚的告诉你,我曾经有过这样的想法。那是在我刚开始学习心理学的时候。我学习的主要动机是想改造自己。我开始阅读大量书籍,无论佛洛依德、荣格还是阿德勒都说“性格是童年形成的,家庭的不良模式遗传给了孩子”。我开始发现自己的很多毛病都是父母给的,便气呼呼的把书拿回家,并严令父母学习。我的妈妈伤心极了,说我看些乱七八糟的书以后就不孝顺了。这让我更加气愤,觉得他们犯了错还不接受。

我的好友A 也面临同样的烦恼。她有一个凡事没主意的妈妈,老是向她征询意见。A总是详细的指导,这个事情一步一步应该怎么做。但每次的结果都是一样,她的妈妈总是说“哦”,然后依然按照自己的方式来,丝毫不听A的建议。

我的好友B恰恰相反,有个法西斯独裁的爸爸。爸爸负责全家的伙食,却总是按照自己的喜好做饭。全家人苦不堪言,但又不敢反抗。B总是背地里和妈妈结成同盟,游说亲戚朋友去劝说父亲。父亲总是一句话:“靠老子吃饭,就要按老子的习惯!”

相信看到这里,你也许会承认自己曾经有过改造父母的想法。如果父母弱小,你可能会强加意见;如果父母强大,你可能背地里不满,暗中使劲。我们小时候最讨厌听的话是:“你看别人家的孩子多好!”我们的心里也无数次重复过这样的话:“你怎么不说别人的父母多好!”

为什么我们想要改造父母?因为我们真正想要的是一个孩子未被满足的需求。我希望父母在教育我的时候更加智慧; A希望母亲更加独立、有主见,以成人的方式来照顾她; B希望父亲能看到他、关心他,给予他温暖的父爱。

为什么我们不直接表达这些需求呢?因为需求是要不来的,我们深知这一点,我们对此充满愤怒,但“孝道”却让我们不能发怒。这股压抑的无名火就以一种扭曲的形成呈现:子女总是想要改造父母。

为什么改造工程却总是以失败告终呢?因为改造父母本身就违背了人际关系中两个最核心的原则:“序位”和“界线”。

“序位”是孝道的核心。因为我的生命由你而来,无论你做了什么,你是什么人,你曾经多么的伤害我,你都在我的上位,我接受我的命运。当我成人的那一天,我就对命运完全负责,我臣服于过去,但相信我能创造未来。“序位”不是逆来顺受,而是对自己完全负责的成人态度。我们童年未被满足的需求,可以通过自己得到,而不再述诸父母。

“界线”是成人的另一指标。父母的性格行为是父母的事,在父母的界线内。我们只能尊重,不能侵犯。但我们也要守护自己的界线。A的母亲企图将自己的责任扔给A,这是母亲在吸取女儿的能量,对它要坚决的说“不”。A可以对妈妈说:“那是你的事,我相信你有自己的办法。我是你的女儿,你希望我怎么帮你,我都尽力而为。”B将自己的责任扔给了父亲,这是榨取父亲的能量,也难怪父亲会生气。B应该搬出来住,为自己做饭,哪怕是叫外卖,都比现在吃得更合他意。

你还想要改造父母吗?不如想一想如何满足自己的需求吧!请相信:你所未能解决的功课都会带给你的孩子!如果你不想他们将来“改造”你,现在请努力的成长吧!


下一篇:个人SWOT分析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