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博弈术之互惠心理

“给予就会被给予,剥夺就会被剥夺。信任就会被信任,怀疑就会被怀疑。爱就会被爱,恨就会被恨。”这就是心理学上的互惠关系定律。人是三分理智、七分感情的动物。士为知己者死,从业者可以为认可自己存在价值的上司鞠躬尽瘁。当你真诚地帮助员工的时候,员工才能真正地帮助你!然而团体意识却不能完全牺牲个人的意识。

“给予就会被给予,剥夺就会被剥夺。信任就会被信任,怀疑就会被怀疑。爱就会被爱,恨就会被恨。”这就是心理学上的互惠关系定律。人是三分理智、七分感情的动物。士为知己者死,从业者可以为认可自己存在价值的上司鞠躬尽瘁。当你真诚地帮助员工的时候,员工才能真正地帮助你!

为人处世要让利于人;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学会分享,独占必然不好;康概的把功劳让给别人;记得礼尚往来,占小便宜你会吃大亏;组建坚韧团队,在合作中实现价值;责任感,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

有两种非常重要的态度可以增加经理人的影响力,以及协助他有效地执行业务。这两种态度就是忠诚和关心别人。这二者近似而不同,但是值得放在一起讨论。它们可以协助一个团体的凝合,并且使得组织可以在对人人有利(共生),也对组织有利的方式下,执行它的职能。


能够激起忠诚意识的经理人,可以把各个工作群体变成一个团体,而非仅是一种个人的组合。这种经理人认为,团体行动的成效将大于单个行动所获成效的总和(互利关系)。他也了解,如果缺乏对团体的忠诚,则在公司、经理人以及各个人之间,会产生抵消效果。当人人各行其是时,经常会以牺牲别人的方式来获取成效,最后亦必牺牲整体的成效。然而团体意识却不能完全牺牲个人的意识。

忠诚的对象如果不包括公司、经理人以及所有的工作同仁,则就可能出现下述情况。一个我所熟悉的销售部门,销售经理给他的推销员(佣金制计薪)打气说:“你们这是在替自己干,因此一定要积极,要设法击倒别人,只有胜利者才配留在我们团体中。”这就是他所推销的。因此没有一个人会替别人做掩护和支援。人人都在设法窃夺别人的生意,客户受到无情的压力,这一部门被认为是一群海盗。人事流动率高得骇人,而销售经理却觉得这并没有什么不好。人事流动频繁正表示留下来的都是最适合的人,而且新人最肯卖命干。

我熟知的另一销售部门的风格则截然相反,销害人员具有绩效意识,事先安排有相互掩护和支援的制度,推销员有经理在后面支持。销售经理建立了一种按客户类别划分的佣金制,使得人人在争取达成自己的目标时,不必利用攻击别人的方式。推销员被灌输一个观念:公司有前途,个人才有前途:公司业绩不彰,个人也要遭殃。由于销售经理优异的领导,这些推销员工忠诚而绩效良好。

最佳的忠诚可以在面临考验时显示出来。某部门有一天接到了大老板一道“圣旨”。这道命令在工作人员间传阅之后,引起了一片反对声,夹在中间的该部门经理坦白承认他也对这一方案持保留态度,而且已经向上级表示反对。“但是,”他说道:“上面也许看到你我都没有看到的事情,我们只有试过之后,才能知道他们的看法是对或错。只有当我们按照他们的办法推动失败之后,才能证明我们的看法是对的。上面已经把这个方案下达给本公司各个部门,现在是不会再撤回。我已告诉上级说,这个方案如果别的部门推动得了,我这一部门也能办到。现在我们就开始认真执行吧!”这是一种理性的忠诚;它诱发出来的回应是支持,而非迟疑和反对。


经理人如果不能适当地忠诚待上,也就不能期望属下对他忠心耿耿。有影响力的经理人会支持属下,把应得的荣耀给他们,让他们躲开可能惹起的争执。他明瞭当人人都能愉快地处在互利互惠的关系时,工作才能做得最好。这时他就可以拥有一个整体绩效大于个别努力的团体。

关心别人的福利和前途。不要把它想成是一种长者之风,而要想成是一种投桃报李的态度。它表示,于我有利的亦将有利于别人,于别人有利的亦将有利于我。奇怪的是,这项道理很少有经理人明瞭,因此亦就会在一种看不见的方式下,蒙受不利的影响。

俗话说“鸦有反哺之义,羊知跪乳之恩”,动物尚且如此,更何况人呢?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