阚清子纪凌尘分手启示录:动态平衡的关系才能走到最后

只是这一对高甜CP,没能成功走到最后,还是令人唏嘘。年初时参加颁奖典礼,阚清子介绍完自己后,纪凌尘说:“我是阚清子的纪凌尘,”甜煞众人。其实,阚清子和纪凌尘上综艺节目时,一直小争吵不断,虽然表面上吵的只是一些小问题,却已经给分手这一结局埋下了伏笔。

这两天的微博热搜,被阚清子纪凌尘分手的消息刷了屏。

昨天下午,阚(kàn)清子在微博上公开承认分手,随后,纪凌尘也做出回应,坐实了这一传闻:

娱乐圈的分分合合太多,已经不让人意外。只是这一对高甜CP,没能成功走到最后,还是令人唏嘘。

年初时参加颁奖典礼,阚清子介绍完自己后,纪凌尘说:“我是阚清子的纪凌尘,” 甜煞众人。

后来两人因参加综艺节目《亲爱的客栈》而被大众熟知。在节目中,他们无时无刻都在撒狗粮,日常拌嘴、打闹模式恋爱,也让许多网友认为两人是最接地气的明星CP。


1


其实,阚清子和纪凌尘上综艺节目时,一直小争吵不断,虽然表面上吵的只是一些小问题,却已经给分手这一结局埋下了伏笔

先说两人的沟通模式

“清尘CP粉”总爱说:“阚清子有一千种生气的理由,纪凌尘就有一千种哄她的方法”,但是仔细琢磨就会发现他俩之间有一个致命的问题,就是:纪凌尘总觉得,不管什么事,他只要把清子哄好就好。

他的重点总是放在“哄”,而不是放在“解决问题”上。

每次两人吵架,纪凌尘总是说“好了好了,是我错了,你别生气了,好不好?",再各种亲亲抱抱举高高,来把阚清子哄好。

两人看似和好如初了,其实这只是一种“假性和好”。

为什么这么说呢?

根据心理学的“依附理论”(Attachment Theory),人的依附类型有焦虑型、回避型、安全型和紊乱型。

纪凌尘就是偏向“回避型”,阚清子则偏向“焦虑型”。

阚清子13岁时父母离异,在亲密关系中本身就比较缺乏安全感,害怕分离,这种“硬生生式的和好”,她其实并没有觉得自己被纪凌尘真正理解了。只是因为“他都这样哄我了,我应该给他一个台阶下”。

再来看纪凌尘。纪凌尘是偏向“回避型”的,所以他总是在对清子说“你别生气了”“好了好了都是我的错”,他以为他在解决冲突,但是他其实是回避和阻隔掉了阚清子的情绪和感受,他并没有真正去聆听阚清子的感受、想法。

而与此同时,纪凌尘在总是被阚清子埋怨、否定的时候,他的内心也受了伤,他必须要把自己的情绪按住,很快调整好自己,转身去哄阚清子。但是他自己内心的伤口,并没有得到妥善的处理。加上纪凌尘本身并不擅长处理情绪,却总是需要优先处理阚清子的情绪,他自己总是被忽视的。他只能自己处理好自己的情绪,但是不见得他能处理好,纪凌尘也会很心累。

所以,他们两人总是在这个层面上沟通,长此以往,必然会渐行渐远。


2


其二,在节目中,可以看出纪凌尘显然没有计划好与阚清子的未来

节目里,有一次阚清子透露自己想30岁结婚的打算,在娱乐圈摸爬滚打这些年,她渴望有个能落脚栖息的家。刘涛夫妇马上帮着阚清子向纪凌尘喊话:“你什么时候娶她?”

纪凌尘却没接话。

为了缓解冷场的尴尬,还是阚清子自己出来圆场说:

“他还没做好准备,他觉得要有房有车才行。”

后来,刘涛语重心长地对纪凌尘说了这么一番话:

“有的女孩等等等,就等跑了。清子30岁可能就不愿意嫁给你了。”

其实,对于阚清子和纪凌尘的未来,过来人刘涛似乎早就并不看好,她对阚清子说过这么一番话:

“你渴望的爱和安全感,是这个男孩无法给你的,因为,他不够成熟。”

刘涛说完,阚清子似乎被说中了痛处,忍不住对着镜头当场落泪。

3


我们再来说说纪凌尘要等到“有房有车”了再娶阚清子的说法背后,是什么样的一种心态。

一般,当男生主动说想要等到有房有车再结婚,有那么几种可能:

第一,男方更看重自己的面子、尊严,胜于给女方幸福。

第二,男生其实并不想与这个女生结婚,经济基础只是借口。

但是大多数男生不会主动提分手,而是让女生逐渐失望,到绝望,之后自然分手。为什么大部分男生不愿意主动提分手?那是因为男生受到道德绑架,他不想自己有道德污点,通俗点来说,他不想背这个“渣男”的锅。

第三,两个人的需求,在这个阶段,并不一致。

在感情刚开始的时候,两个人的需求往往是一致的,谈情说爱就好,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个人的年龄变化,两人的需求发生了变化,人生阶段性的需求不再一致了。

对于在娱乐圈摸爬滚打多年、30岁的阚清子来说,她需要的是婚姻,是一个能落脚栖息的家,但是这对于25岁、事业正在上升期的纪凌尘来说,他感受到的是压力、束缚,所以两人就会在生活目标上产生严重的分歧,自然冲突不断。

能长久的爱情,必然是不断地达到动态平衡的关系。

刚开始特别般配、双方需求能平衡的,不见得到后面阶段还能平衡。

因为三十岁的需要,和二十五岁时的需要,肯定不再一样。

人生路上,总是会不断有新的不平衡出现,这时候,就需要两个人共同面对、携手解决,这样,才能走到最后。

- END -

本文来源于:心理老资料网(微信号:yidianling0)

上一篇:趋利避害心理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