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后现代,建设新关系

记得儿子有一次对我说:爸爸,虽然你从不对我的学习成绩有要求,但是我能感觉到在你的无要求里,有着极高的要求。我点头称是,同时内心有一些喜悦,伴随着一些不安。喜悦的是儿子能体会到我的心意,不安的是我的极高的要求或心意到底对儿子产生的是什么影响。说实话,我自己心里也是没底的。时间就这样在一天天过,某种东西在累积。

父子叙事情

记得儿子有一次对我说:爸爸,虽然你从不对我的学习成绩有要求,但是我能感觉到在你的无要求里,有着极高的要求。我点头称是,同时内心有一些喜悦,伴随着一些不安。喜悦的是儿子能体会到我的心意,不安的是我的极高的要求或心意到底对儿子产生的是什么影响。说实话,我自己心里也是没底的。时间就这样在一天天过,某种东西在累积。

有一天,妻子和我,还有儿子在说话,进行的非常顺利,儿子说的也兴高采烈。突然儿子像被触动了什么,情绪突然激动起来,声音颤抖,带着哭腔,说他感到每时每刻都是在我的监视中,无论走到哪里,好像都走不出我的掌控,他感到极为不舒服。儿子把这种感觉称为我对他的道德绑架。说到动情处,儿子竟然趴在沙发上痛哭失声。我被惊呆了,不过,我们还是静静地聆听,平静地思考和反思。虽然儿子对这种感觉没有说的很清楚,但我自己还是有一些觉察。以前儿子的每一篇文章我都要看,并且做出回应。儿子的每天生活都是我最感兴趣的内容。在他回到家里的时间,我总是不厌其烦地问东问西。可能是我的过度询问压缩了儿子个人的独立空间,以至于有一种窒息的感觉。儿子把这种不舒服表达出来,看起来轻松很多。我听到这样的表达,震惊之后的反思也让我决心与时俱进,做出改变。

隐约记得,我开始学习叙事的时间和儿子的这次痛哭失声相差不远。但是究竟是学习叙事促进了儿子的真实表达还是儿子的真实表达带给我的震惊促使我开始学习叙事,现在还真是记不清楚了。无论是哪种情况,可以确定的是:叙事从此进入我的家庭,进入我的生命和关系,叙事为我的生命和家庭关系打开了一个崭新的世界。

叙事告诉我: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每个人都有面对自己生命挑战的力量和资源,每个人都是自己问题的专家。正是这样的理念让我彻底放下我的担心,放下我的焦虑,放下对孩子的不信任。也正是从这个时刻开始起,我开始专心做我自己的工作,做我自己喜欢的事情,学习我的心理学。当回家和儿子在一起的时候,我开始征求儿子的同意,你愿意说说你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吗?如果儿子说愿意,那我们就会有一段快乐的时光共同去交流。如果儿子说不愿意,那我也会心平气和地让儿子做他自己的事情,而我则专心忙我自己的事情。如果是以前的话,我会叫儿子来到我跟前说话;现在我则走到儿子跟前询问他是怎么想的,有空吗,心情怎么样,会充分尊重儿子的感受和想法。说也奇怪,这样过了好一段时间。儿子发生了变化。我们见面的时候,儿子会问我,爸爸,近来工作怎么样,还顺利吗?心情怎么样?要不今晚我们说说话,好吗?直到现在,我终于明白儿子为何会痛哭失声了。以前我总是居高临下,即使是两个人说话,也是把儿子叫到我跟前,不问其他,直接开始。语气再委婉,其实也是没有尊重儿子的权利。特别是儿子心情不好,不想说话的时候,以前的我其实就是强迫儿子在说话,想想,哪能舒服吗。有时候,我想,不想说,也是一种重要的权利。嗯,是很重要的权利。我放下了做父亲的身份,关系就发生了逆转。

樱桃节

当地有一个镇上搞樱桃节。由于母亲逝去,我也想带着父亲一同去散散心。我和妻商量好,也给老父亲说了,但是没有给儿子说。我想当然认为,儿子随时都有时间,叫他他就应该去。到了周日,要出发了。我对儿子说:今天去看樱桃,你爷爷也去,陪你爷爷去散散心。儿子当即回答:你怎么不和我早点说,我和同学有约,我不去!我一听,一股怒气在心中升腾而起。还好,我HOLD住了。我说好。我们三人去赏樱桃,还是很开心的。我当时做了一个意图性的理解,即使是陪爷爷去这样冠冕堂皇的理由,我也不能去,它反映了儿子的一个价值观:尊重约定是很重要的,我被尊重也很重要。这个价值观是怎么来的呢?我看到了儿子想要被尊重的渴望。

用电脑

有一次,我讲课要用一个视频资料,明知网上有,但就是无论如何也无法下载。我求助儿子,儿子爽快来帮忙。我站在窗外,静静等待。这时,我听到儿子说:爸爸,我用一下你的电脑。我心里咯噔一下,有点惊奇。没多想,答道:好的。后来我对这一句话或者这个行为做了一个意图性的理解:爸爸,我用一下你的电脑,儿子这样问的背后的价值观或信念就是电脑是我的私人世界,如果他要用,即使他是我的儿子,即使他在给我帮忙做事,也要征求同意,不能随便踏入。那么这个价值观怎么形成的呢?我想儿子看了那么多的书,也算是经历了好多的事;同时他现在正处于发展个人主权的关键阶段,想必他也有好多被侵犯隐私时的难受的体验吧。这样想来,我仿佛看到儿子的渴望:爸爸,我希望你像我尊重你这样来尊重我的个人世界。想到这里,我看到了一个长大的儿子,或者是一个渴望获得他人尊重的小伙子,心里有点感慨。

忆往事

儿子五岁那年,有一次我把他带到单位去玩。那天晚上我和妻子正好都有事情,没时间送他,就这样住下来了。晚上我们玩得也很开心。第二天早上我和妻六点起床。看儿子睡的正香,我们就放心去陪学生上早操和上早自习。早饭回来的时候,儿子已经醒了,我们帮他穿好衣服,一起去单位食堂吃饭。当天中午我有时间,把儿子送回家。当天晚上睡觉的时候,我在单位宿舍里闻到一股淡淡的臭味。这是什么味道呢?我和妻东找西找,什么都没有啊。我说好像死老鼠的味道。妻说,怎么可能呢?我说虽然可能性不大,但毕竟还是有可能的。努力了一番,还是无所收获。就在睡觉的时候,我突然看到电脑桌下隐隐有一堆什么东西。赶紧拿手电筒一照,原来是一堆便便!刚看到时,我心里不由地生气:这小子,干的好事!有时候我想如果儿子当时就在身边,说不定我会训斥他一顿的。还好,儿子被送回家,不在身边。我们处理掉,躺在床上和妻讨论这个事情。可能是由于我的成长经历的缘故,我感觉到训斥孩子会损害孩子的自信,于是便和妻子商量,同时也安慰自己:小孩子嘛,都是这样,都这样。再次回家的时候,我没有训斥,批评,而是活灵活现的给儿子讲我和他妈妈是怎样费九牛二虎之力才发现他藏的这堆便便的,儿子听后哈哈大笑,我们也哈哈大笑。便便不再是禁忌。他对我们说,当他早上醒来的时候,万分紧急,要上厕所送便便。可是单位房子屋内没有卫生间,没有便便的地方。他试着踮起脚尖去打开宿舍门,打不开,看看窗户,外面是防盗网。在出去无望的情况下,把便便放在哪里好呢?这是当下最重要的问题。为了不被我们发现,他找来找去,终于找到一个他认为我们无法发现的绝佳地方----电脑桌下。我的儿啊,那个地方小的仅仅能容纳下他的小身子。就这样,迅速把便便放到这个地方,迅速回到床上。可是再也睡不着了,心里一直忐忑不安,一直坚持到我们回到宿舍。

爱的对话

学过叙事一年之后的某天,我把五岁时的便便事件,赏樱花事件和用电脑打招呼三个事件放到一起,告诉我儿子我当时所做的意图性理解。特别是我重新对儿子讲述五岁时便便故事的时候,我告诉儿子,我发现五岁的他是一个面对挑战能够积极想办法的小孩,他是一个急中生智的小孩,他是一个遇事能够沉得住气,淡定从容的小孩,他是一个体谅爸爸妈妈的小孩,他是一个想做好孩子的小孩。儿子情绪有点激动的样子,开始对我说:他的自主选择能力就是这样一步步建立起来的。他没说感激,但我能感受到感激;他没说自豪,但我也能感受到他内心的自豪。这种自豪,有对自己的,也有对父母的,有对出生在这个家庭的。那天,他说了好多,关于他的成长,以前我们都没有听到过。我们都非常感动和喜悦。

记得有这样一个小故事:小女孩和妈妈外出郊游,小女孩发现了毛茸茸的蒲公英,感觉它好漂亮,心想妈妈也一定喜欢。于是她小心翼翼摘下蒲公英,举起来快步跑向妈妈。跑到妈妈跟前,大声喊着:看,妈妈!看,妈妈!妈妈抬起头,看着女儿手里举着的光棒棒,带点责怪地说女儿:乱跑什么呀,小心摔倒!小女孩一愣,继而哇哇大哭。光棒棒和毛茸茸成为我非常喜欢的意像。光棒棒是可以看得见的行为,毛茸茸是美好的心意,或者渴望和梦想。

就像熙琄老师说的,我们都是生活,生命和关系的探险家。父子关系也是一场探险之旅。我发现:叙事给我一双慧眼,让我能看到儿子的个人主权,看到光棒棒上的毛茸茸。这种看到很重要,我甚至都想说:看到就是成长。正是我们父母的看到见证了孩子的成长,成就了孩子的发展。每次爱的对话,感觉与儿子心灵相通。我甚至觉得,对话本身就是爱。

每每对话结束后,快一米八的儿子像个孩子似得趴在我的身旁,分享他喜欢的音乐。现在想起这些,我仿佛都能听到他喜欢我也喜欢的朴树的歌在耳旁飘荡:

我曾经跨过山和大海

也穿过人山人海

我曾经拥有着一切

转眼都飘散如烟

我曾经失落失望失掉所有方向

直到看见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

我曾经堕入无边黑暗

想挣扎无法自拔

我曾经像你像他像那野草野花

绝望着也渴望着也哭也笑也平凡着

向前走  就这么走

就算你被给过什么

向前走  就这么走

就算你被夺走什么

向前走  就这么走

就算你会错过什么

向前走  就这么走

。。。。。。

燃烧的石头

2018.03.18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