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不出的魔咒——原生家庭

或许有人说,这样的标题说原生家庭是不是过于偏颇,的确听起来断章取义,我们今天暂且先从一章中取一义来谈谈原生家庭给我们留下的身体记忆。也许当我们开始逐渐接受世界本身不完美,自己的原生家庭本来就有不和谐的一面,无论如何成长我们依然有脆弱的时候,逐渐接受自己的悲伤、痛苦、羞耻、无助。

或许有人说,这样的标题说原生家庭是不是过于偏颇,的确听起来断章取义,我们今天暂且先从一章中取一义来谈谈原生家庭给我们留下的身体记忆。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中,邓布利多留下了复活石在一个金色飞贼中,哈利想了很久不知道如何打开金色飞贼,后来无意中想到赫敏说的,金色飞贼是有身体记忆的,才想起自己第一次抓住金色飞贼是吞进了口里。于是在最后一刻,当他用嘴唇吻了金色飞贼以后,看到了复活石。

JK罗琳很残酷,一部本来充满魔幻趣味的魔法剧在越到后面越充满了恐怖色彩,同样她也描绘了人性的多面性。而这个关于身体记忆的细节,或许我们都深有感触,只是有时候并没有上升到意识层面。

没错,我们的身体也是同样有记忆的。

无论是快乐的、悲伤的、痛苦的,只要是曾经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给我们留下了重大印象,或者反复出现的,都会在我们的身体里留下记忆。也许我们已经忘记了具体的事件,但是身体却记得当时的情绪,清清楚楚,丝丝分明。

我们长大以后,去到游乐场,坐着旋转木马时,心里会充满了幸福感,那是似曾相识的小时候爸爸曾经带我来游乐场的快乐记忆;当我们牵着恋人的手,从浑身的鸡皮疙瘩到甜蜜又有安全感,那是似曾相识的小时候妈妈拉起我的小手过马路的幸福记忆;当我们在下班途中看到路边一朵盛开的小花,咖啡馆里一个陌生人善意的微笑,那都是似曾相识中爸爸妈妈对我们的无微不至照顾里让我们产生的安全感,有了发现细节的美好留下的身体记忆。

还有时候,当母亲切斯底里的怒吼,父亲举起粗壮的拳头砸向母亲时...那时我们发现,我们总是克制不住的、伴随着身体的颤抖落下眼泪。

那一刻忘记了快乐是多么简单的事,世界瞬间崩塌了,突然置身于一个完全漆黑的黑洞里,惊慌失措。

低下头看看自己时,发现自己只是一个孩子,眼神里充满了惊恐不安。孩子跪下来抱着妈妈的腿,伸手希望爸爸能抱抱,但是父母已经看不到矮小的自己,眼里耳里充斥的都只是愤怒的对方,愤怒、谩骂、硝烟弥漫。

在烟雾弥漫的世界里,孩子被遗忘在世界的一个角落。于是孩子会想:爸爸妈妈为什么吵架呢?她的小脑袋这样单纯,想不到多么复杂的原因,于是想到,或许是宝宝不乖吧,也许是我不够优秀,惹爸爸妈妈生气了。于是她变得非常的懂事,常常能在父母细微的表情里看到稍纵即逝的不愉快,马上变得特别善解人意,只是害怕看到父母脸上的一丝不开心。父母的不开心意味着可能到来的腥风血雨,再后来就是充满绝望的世界。

当她长大,看到恋人、朋友,当他们都表现的不开心时,她的身体记忆立马又想起小时候的不知所措,于是她又变得开始战战兢兢,力求自己优秀完美,这样身边的人就不会再生气,会和平相处。

可是后来,孩子最后发现尽管自己表现的再怎么优秀,父母依然会继续争吵,可是孩子已经无能为力,于是孩子能想到的就只有,也许只有我不在了,爸爸妈妈就不会再吵架了吧。而如果当这样的想法变成行为,常常会酿成不可逆转的悲剧。

不得不说的是,尽管有时候我们已经成长到了独立的年龄,我们的心中永远都住着一个小孩,脆弱、敏感。

我们积极的面对生活,但曾经的伤痛给我们留下的身体记忆,一直都在,我们心中的小孩也一直都在。只是害怕触碰那个红色的按钮,一旦启动,伤痛依然会毫无保留的重现。

有时候原生家庭带给我们的负面影响,如同一个魔咒,无法摆脱。无论你昨天多么开心的度过,今天开门见到互相剑拔弩张的父母时,心情依然会降到冰点。

一次的伤痛可以抹杀十次的幸福感,而我们能否学会从伤痛中抚慰自己,在伤痛中成长,也许是唯一解放的途径。

也许当我们开始逐渐接受世界本身不完美,自己的原生家庭本来就有不和谐的一面,无论如何成长我们依然有脆弱的时候,逐渐接受自己的悲伤、痛苦、羞耻、无助。才能看到路边的小花依旧盛开,爸爸妈妈的问候依旧温暖,而哪怕摔了一跤的自己,站起来时依然是那样美丽善良充满自信。

尽管这样的道路上充满荆棘。

有一些记忆我们永远摆脱不了,有一些伤痛我们永远无法忘记,有一些过往我们永远无法说服自己。但当我们从意识到的那一刻起,看到的一刻起,接纳的一刻起,记忆或许可以增添了一些其他的东西。

而我们其实从一开始,只是希望被看到、被接纳。

—— the  end ——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