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孩子的哲学

在零零后都已经年满18岁的21世纪,惩罚孩子,从负面下手的教育,显然已经不能成为主流。正面的鼓励,夸奖,赞赏式的教育逐渐被大家普遍接受,而且其优点也得到了普遍共识。的确,当孩子被父母、长辈、老师夸奖的时候,孩子是开心的。不过夸得不在点,还是时常有的。如果我们能够再了解多一点所谓赞扬夸奖更多一层的东西,可能更加有利无弊。


在零零后都已经年满18岁的21世纪,惩罚孩子,从负面下手的教育,显然已经不能成为主流。

 

正面的鼓励,夸奖,赞赏式的教育逐渐被大家普遍接受,而且其优点也得到了普遍共识。

 

的确,当孩子被父母、长辈、老师夸奖的时候,孩子是开心的。

 

不过夸得不在点,还是时常有的。如果我们能够再了解多一点所谓赞扬夸奖更多一层的东西,可能更加有利无弊。


一、

我们做每一件事情都会有一个动机,俗称你图啥?

 

从最基本的吃饭睡觉玩游戏,到我们费尽心思地去学习,无论是学习生活的技能还是为人处世,种种这些,都有一个叫动机的东西,都有一个东西推着你跑,且源源不断。

 

吃饭睡觉的动机无疑是健康与生命,人情世故的动机,却又各不相同。

 

同样,父母在夸孩子的时候也一定有一个动机,而每个父母,某个时刻动机似乎也各不相同。

 

而这个动机可能才真正决定了你夸孩子的本意是什么,决定了你是否能达到夸奖孩子的目的,决定了你的夸奖是否有效,也决定你的夸奖孩子是否买账。

 

通常,在心情不错的时候,让父母去夸孩子并不是一件难事。

 

当你心里美得像花一样的时候,孩子怎么看怎么都像一朵花儿,而且还是比谁都美的花儿。

 

而当你焦头烂额,被一天的工作或周而复始的家务弄得心烦气躁时,孩子兴致勃勃地拿着今天在学校里完成的一件手工艺品、一件画作向你展示等待你的夸奖时,你能否表现出同样的热情?

 

要知道孩子在学校已经得到了老师的夸奖,此时抱着“必胜”的心理迎接你的赞美。

 

而此时,兴致盎然的孩子估计很难能碰到一个同样“兴致盎然”的你。

 

我想此时你的状态,很难会有赞美,发自内心对孩子的赞美。

 

不耐烦,心不在焉是你的真实感受。一边待着去,别烦我。

 

失落、失望是此时孩子收获的心情。

 

此时不会有什么亲子关系,只有不欢而散。

 

如果父母经常性地习惯只在自己的频道里去夸孩子,孩子摸不清你的方向,时间久了一定会对你所说的话心生芥蒂,产生怀疑:爸爸妈妈你们到底究竟想干嘛?

 

同样,目的性太强的夸奖,会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动机不纯。夸奖不是夸奖,变成了贿赂。

 

宝贝,我就知道你最乖最懂事了,来今天我们再多练一小时琴好不好?

 

敢情你夸我不是白夸的?!

 

要做到动机单纯地夸孩子,还是要把赞美放回到孩子身上。

 

孩子永远都是值得赞美的,都是有能被赞美的地方,都是需要赞美的,因为这是对孩子最直接的肯定和接纳。而这是唯一且最单纯的动机。

二、

无论是夸奖孩子还是责难孩子,无论是“好言”还是“恶语”都不可避免地会带上一种标签效应,都有意无意地给孩子贴上了标签。

 

而标签贴多了,孩子的成长就容易陷入一个狭小空间,孩子自我的高度,孩子的创造力就很容易“封顶”,孩子也无法达到我们常说的某种“大气”,降低了“青出蓝胜于蓝”的概率。

 

因为我们的标签天然带出了一个标准。而这个标准,往往是一个固定,唯一,而且出于权威。通常没得商量,这个标准是什么,孩子似乎没有话语权。

 

你是一个好孩子,还有一层含义,孩子不能有不好的时候。而且你说的这种好,只能是你眼中的好,大家认为的那种好,而孩子怎么认为的呢......?

 

同理,

你是一个懂事的孩子,还有一层意思就是,孩子的调皮是无法被接受的。

你是一个上进的孩子,还有一层意思就是偷懒可能是可耻的事情。


对孩子而言100%做到z以上的标准难度是极大的,那在进退都不可的情形之下,只会分裂出一个否定的自我,心理的冲突就这么形成了。

 

当些标准也都是父母说了算,夸奖也会成为让孩子很郁闷的事情。

 

黑白评判加上父母的标准,就这么吞噬了孩子的自我。

 

孩子的主见,孩子的更多可能,孩子可能达到的,连你都想象不到的更好......所有这些,也都没有机会出现。因为这些被父母设定的标准抹杀掉。

 

动态是一种哲学思维,是一种思维延伸的方法。


当父母在夸孩子的时候,避免贴标签的方法,就是把标准还给孩子。

 

你是一个好孩子,你觉得呢?

你很懂事,你认为呢?……

 

这是一个给孩子可进可退的成长智慧,这可以延伸出可驾驭的自由。

 

你还可以用其他可以商量的口吻,留给孩子一个可以思考的空间,让孩子自己去想一想。


当你的孩子逐渐找到自己的那个标准的时候,夸奖就不会这么复杂了,以后,后面就可以省去了,就可以随便夸了。

 

这种动态也自然地消除了标签的负面影响。


因为主动权给了孩子,各种定义也都在孩子手里。你的夸奖不光赞美了孩子,更让孩子有机会自己肯定自己,肯定自己的未来,乃至肯定自己的不足。


三、

夸孩子还容易进入的一个误区,就是模糊、空洞。

 

你今天表现很好,你今天真的好棒…没错,这些都是好话,而且这些赞美之词,作为父母家长,不需要有什么说漂亮话的功底,基本张口都会。但这种夸奖似乎总感觉缺点什么。

 

如果在后面再加上一点具体的东西可能让你的夸奖更加坚实有力,更加可信。

 

当你夸奖孩子今天表现得好的时候,要具体说说孩子在哪方面表现得好。


例如,今天比昨天来说早上起床更加利索了,今天帮妈妈做了一件家务,今天自己主动收拾了屋子。如果很多地方都表现得很好,父母也可以说说自己印象最深刻的。

 

这种具体,就不仅仅只停留在了单一的夸奖与赞美之词之上,而是真正让孩子体会到了你今天对ta的关注,而这个关注是实实在在的,不是应付差事的。我想亲子关系不也就在种种具体实在的小事情上汇集成河,成为所说的爱吗?

 

实在具体的夸奖,也会让孩子自己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我的学习,我的成长,都变成了可以学习改进的点点滴滴,这让进步成为一小步一小步做到的力所能及。

 

希望以上所说的几点对各位有所启发与帮助。



下一篇:依恋与儿童成长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