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位有层次的“暴露狂”

对于我来说,这就是把自己暴露在“搞砸”、“做不够好”的危险之下,要求自己有能力同时处理多件事。这就是有层次的“暴露(疗法)”,支持自己体验着种种未知和恐惧,承担不确定性和后果,以行动实践内观。我从守住自己的界限、拒绝别人的要求来聊“暴露”。

我发现我现在成了“老油条”,每次写演讲稿、主讲稿都是放到最后一刻。对于我来说,这就是把自己暴露在“搞砸”、“做不够好”的危险之下,要求自己有能力同时处理多件事。

有一次我5天一共写了4篇稿子:2个公众演讲比赛稿、1次2小时的地面沙龙稿和1次线上分享稿。定主题的灵感都是临时产生的,内容都没有经过长时间的酝酿和铺排。这些事情本身都不是非常难,但令我焦虑的不止是事情的难度或重要性,更多的是其它压力,比如担心意外、害怕自己会失败、焦虑自己做不好、害怕自己比不上谁谁谁好等等。某天晚上我甚至做梦都梦到自己很焦虑地在准备沙龙。这种没来由的恐惧甚至会让自己不成功,我真的经历过明明有实力却搞砸的机会。

看到这段描述,如果你的心湖也泛起似曾相识的感觉,甚至是害怕,请先闭眼几秒钟体会自己的感受;承诺自己,稍后合适时会郑重地和这个情绪待一会儿。

近几个月随着一次又一次将自己暴露在“搞砸”的风险之后的实践,我已经相信我可以依靠我自己的临时灵感,我相信生活的某些瞬间场景会及时给我灵感来完成有价值的分享。这就是有层次的“暴露(疗法)”,支持自己体验着种种未知和恐惧,承担不确定性和后果,以行动实践内观。

本次主题起源于一次偶然的回应。我曾经回应别人的愤慨倾诉:“这是一个练习新反应和新模式的好机会,因为后果再差也差不到哪里去。”当时回复还没有发出,我心里已经明白,日后我可以谈谈觉察在生活中的应用。练功得到的觉察能践行于生活就是自己的财富和转折点,否则金山银山也只是假山、只存在意识里。

我从守住自己的界限、拒绝别人的要求来聊“暴露”。有一次我被人恶意言语挑衅。第一次明确拒绝她的时候,我说:“我觉得你越了我的界,我们之间是有界限的,我很坦诚地告诉你”。她还继续,因为她觉得好玩。我觉察到自己有怒气,但我觉得我还可以接受这个侵入给我带来的被挑战感和害怕程度。

第二次拒绝时,我表达:“其实你眼里并没有我。你所说的不是为我好、不是以我为中心。我拒绝。”她还是继续。我有怒气,但这个反应还可以承受,于是我还是走稳定路线。

我还记得我最后一次回应是:“我已经明确我的界限。你这些,用社会上的话来说,就叫‘交浅言深’。”事件结束了,但我心头的烦躁一直持续到当晚,结果我拉出来的便便都带着赤色的燥气。身体替我承担了压在心里的情绪啊。

第二天我彻底明白了,我在表达愤怒和展示攻击性方面缺失灵活发起,不能收放自如。我已经做到温柔而坚定地坚持,但对于特殊的人,比如明显带有恶意的人,我要做到及时震慑。这种震慑可以是气场上的,也可以用带着觉知的愤怒来表达。也就是说,我下次可以尝试愤怒地表达;同时在发怒的时候,我不是被情绪控制,而是清楚我选择了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不是审批对方、向对方发起人身攻击。我的神智要一直在。

好,明白了,我就先把这个方案放在心里,备用。

还有一次去上课。后排的同学夸我笔记做得有趣,后来又要求给她拍照。我当时感觉到讨厌,但我的拒绝是无力的、小声的、犹豫的和模糊的。因为我觉得这样的拒绝显得我很小气,我不应该。下一个瞬间,我留意到,我心里升起“讨厌”感,是由于我觉得只有足够努力的人才配得到帮助。这是我的无资格感、是我对自己的要求,而且我把这要求放到别人身上。哦,明白了。

没多久,那位同学再一次提出拍笔记的要求。我心头还是不舒服,我决定跟着这个不舒服走,但是我还是不坚定,于是话一出口就变成:“你就在后面拍吧,我当看不见。”最后,同学没有拍;而我也在咀嚼我的不坚定以及拒绝别人的小要求之后带来的忐忑和愧疚感,以及想要“弥补”的冲动。“别人觉得我不够好”带来的不安、害怕、后悔感觉萦绕在我心头好一阵子。

课程结束后,隔壁的同学也要拍我的笔记。这次我拒绝得坚决。因为我俩相对亲近,她也愿意听,我有机会把自己对拒绝的觉察告诉她,得到了理解和支持。其实,如果第一位同学能多给我个机会说说,我也愿意告诉她:“我拒绝你的要求,不是因为你不够可爱。我只是觉察到自己的忐忑和软绵绵,我在做新的尝试。我让自己暴露在忐忑和不好意思里,多体会。”

再往深处发散性反思,有时候别人拒绝我,或许并非是我不够好,或许并非我上次曾经拒绝过他/他,……。

有一次上课,老师谈到,生活里很多人会“强奸”别人的意志;如果我们要拒绝“被强奸”,可以有力量的反问:“你想怎么样?”。我一下子想到了上次遭遇的恶意挑衅。对啊,我那时也可以有力量地反问她,“你想怎么样?!”这也是一种震慑,既让对方重新评估自己的行为目的和后果,又让我有机会定下来、更从容。哎呀,下次绝对可以试试!这个方案我也放在心里备用。

我在过往生活里已经觉察到自己“难以拒绝别人”,练自然功时会觉察得更深,看到背后“害怕别人觉得自己不够好”、“害怕不被爱”和“需要证明自己有用”等种种动力。我喜欢“学”和“习”结合,所以我主动选择在生活里做试验,让自己一次又一次地、在可挑战的弹性范围内暴露自己的不安、不舒服,体会那些动力,理解自己。随着一步步、一层层的前进,我越来越厚脸皮,重新寻找“拒绝”和“接受”的动态平衡点,让我自己过得更舒服、自在。

以前我和同行说:“自我觉察为改变提供动力。不能使自己变得更好的自我觉察都是纸上谈兵,都是耍流氓。”

我说的道理其实很多人都懂,甚至很多人能说得比我还有道理。我分享给大家的不仅是道理,我心里经历的过程更有参考和鼓励意义。知易行难,难的是当时当刻就反应过来,然后自己选一个新的方式去体验,接着有勇气通过一次次尝试、日渐坚定地执行新选择,期间还接触不同的大小群体给自己支持或灵感或反思,后来看得开、接受自己的选择带来的结果。

最后,我还想强调,创伤和收获是对立的统一体。“难以拒绝别人”给我带来过委屈和烦恼;同时也让我维持了一个善良的人设、得到了接纳和认可,甚至友谊和回报。“拒绝”让我活得舒坦一些、减少不必要的消耗、更专注、更愉快;同时也很有可能因为判断或拿捏尺度的失误,让我失去一些人、事和物。“舍”与“得”是一对的,不管我做了什么,我都得到好的和不好的。

别人的某一个特点,对我来说,有时候是好,有时候是坏。我的某一个特质,对某个具体事件来说,有可能是好,也有可能是坏。那我就让自己“随波逐流”吧,跟着外部环境一起运动发展,从一个平衡点运动发展到另一个平衡点,而不是一味要求自己“应该如何”。勇敢就是边颤抖边实践。



【本文为作者原创,首发于某公众号,此处略有修改,侵权必究】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