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装病的孩子

有的孩子一开始是有意识地“装病”,久而久之潜意识的就会说“我有病”、“我肚子疼”、“我头疼”……也就是说,孩子在感受不到爱、内心平脊的时候逼不得已通过装病来寻求家长的关爱,他的内心才会有安全感。装病的孩子没有错,每一个装病的孩子,背后一定有一个不称职的家长!

朋友跟我抱怨说:孩子自从上了寄宿制学校后经常生病。老师归罪于孩子的体质弱,家长指责学校的生活环境差,因为孩子过去在家是属于那种吃嘛嘛香、身体倍棒的,而且现在只要接回家就会康复、再送到学校又生病,这个星期是胃疼、下周又说是肚子疼……如此反复的,不仅影响了孩子的学习、家长的工作,更让这对夫妻倍感身心俱疲。

我就跟朋友说了一个网上看到的报道:一对离异夫妻,双方因为各自又有了新的家庭就将孩子交给爷爷奶奶抚养,突然有一天孩子因为跟小伙伴玩耍摔了一跤导致小腿骨裂,这对离异夫妻双双放下工作和生活,轮流承担起照顾孩子的责任,在孩子康复后,两人又回到原来的生活状态。自此,这孩子三天两头生病、摔跤,甚至在一次“摔跤”后说自己看不见了!一家人吓得不轻,到处求医问药,但是各种检查结果都说是孩子没问题,最后才知道是孩子想得到父母的关爱而在说谎。

我想跟朋友说的意思是:孩子没有病,学校环境也不差,是孩子不想寄宿、想跟父母住在一起而故意说谎的。

对于这样的孩子我们不要指责、打骂,孩子想跟父母在一起亲近、想多得到父母的关爱何错之有?家长因为意外、因为想成家就有了孩子,生下来因为工作忙、因为压力大就把他交给爷爷奶奶照顾、直接送到寄宿学校。这一切都是家长在做决定,我们问过孩子的需要吗?有考虑过孩子的感受吗?

有的孩子一开始是有意识地“装病”,久而久之潜意识的就会说“我有病”、“我肚子疼”、“我头疼”……这就成了心理暗示下的真病了。

天真无邪的孩子为什么会装病呢?这和父母的态度有关。一般多发生在任性、抑郁、胆小孤僻等不良性格的孩子身上,多由于父母是“少温暖”型或“过分溺爱”型。父母在孩子偶然患病时,一改过去不太关心爱护的态度,更加溺爱孩子。使孩子明显体验到生病与不生病父母对自己的不同态度,一次两次之后,孩子渐渐也明白了“病”的作用和好处,他渐渐尝试“装病”来需求父母的关爱,甚至还有报道说孩子故意洗冷水澡、脱掉外套以求感冒而获得父母的关爱。

也就是说,孩子在感受不到爱、内心平脊的时候逼不得已通过装病来寻求家长的关爱,他的内心才会有安全感。

那么,面对孩子装病该怎么办呢?

深情不及深度陪伴

时下社会竞争激烈,让我们不得不加快速度,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工作、事业上,就算难得在家也是捧着手机、抱着电脑,而不是深度陪伴孩子。家长应多与孩子进行深度沟通和陪伴,哪怕只是陪他读一本书、看一部电影、聊聊生活的趣事,让孩子感到内心丰足。

一个内心丰足、满满全是爱的孩子是不会想到要通过“装病”来寻求“被爱”的。

厚爱仍需大声说出来

中国人大多不善表达,很多家长把爱深藏心里,不敢、不好意思或是没想过要把对孩子的爱大声说出来,大多人也觉得不说出来也没什么,殊不知家长在表达爱、传递爱的过程中,给孩子带来的是甜蜜、愉悦的感受,这样的孩子会自信、阳光,更加懂得爱自己、也会用合适的方式来表达爱。

大声说出你的爱,爱虽然只是一个字,不是名词,是动词,要每天都去说一次,说出你的爱,别让他受到伤害。

关注身心发展,而不是学习成绩

听过很多家长说“我也不想逼孩子,但教育体制是这样的,我有什么办法?”

时下越来越多的补习班、兴趣班,形形色色的考级认证,让家长和孩子都喘不过气来,家长应认识到决定孩子一生的并非是学习成绩,而是多方面的综合能力。把关注点放在孩子的身心发展上而不仅仅是学习成绩。

鼓励交友、观看世界

让孩子消除内心的孤独感,帮孩子树立正确的交友观念、鼓励孩子广交朋友,让他感受到友谊的温暖。孩子的世界很有限,可以多带他外出游玩,拓宽视野、锻炼孩子跟陌生人打交道的能力;或者增加家庭聚会的机会,让孩子学会跟不同的小朋友交往,有除了家长以外的亲密伙伴。

孩子有自己朋友,有了自己的交际圈子,他的关注点也就不会紧紧抓住家长的关爱了。

病了不慌张,平时一样爱

孩子跌倒受点小伤或只是感冒、发烧等小病,不要惊慌失措,大惊小怪,平时不闻不问、一生病就关怀备至,这么大的落差也难怪孩子“装病”了。但也不要立即跟福尔摩斯一样指出“你这又是装病的!”直接戳穿孩子的把戏,只会更加伤害孩子,认为“爸爸妈妈根本不爱我”。

在孩子生病时,适当的照顾、鼓励他的勇敢,会更让孩子变得坚强、自信。

爱是一切的根源。因为有了爱,孩子健康活泼、乐观向上;因为缺爱,孩子各种多动、调皮、生病。装病的孩子没有错,每一个装病的孩子,背后一定有一个不称职的家长!


下一篇:把童年还给孩子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