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离与整合

在和个案工作的过程中,我发现,越是生活思维方式僵化的个案,越是存在解离状态。因为解离,让自己回避去体验痛苦和焦虑的情绪,这些防御机制通常是自己处于年幼时候的一种防御经验,作为孩童在当时的一种成功适应环境的防御方式。导致解离状态产生,不是明显的创伤事件,而是混乱的母子交流和行为。

在和个案工作的过程中,我发现,越是生活思维方式僵化的个案,越是存在解离状态。因为解离,让自己回避去体验痛苦和焦虑的情绪,这些防御机制通常是自己处于年幼时候的一种防御经验,作为孩童在当时的一种成功适应环境的防御方式。导致解离状态产生,不是明显的创伤事件,而是混乱的母子交流和行为。

有的个案反应,她无法亲近自己的双亲,一旦亲近,双亲就会对她提出过度的要求,使她倍感压力,仿佛自己就是父母的欲望满足者,是父母满足自己欲望的工具,她丝毫体会不到来自父母的关爱。她有一种冲动,想要和父母分离,但是又感受到极度的不安。她曾经讲述自己做的一个梦,她自己像个老鼠一样钻到地底下,而父亲掘地三尺也要把她挖出来。这个个案与自己双亲的交流就是混乱的,一方面,她感受到来自双亲的黏着和控制的需要,一方面,又体会到不被重视,被诋毁和贬低的痛苦。

她为了适应环境,屏蔽了来自父母的温情。她说,为了能成功地发泄自己的愤怒,她不得不让自己意识不到父亲的好。这句话,是咨询进行了次左右的首次表达,因为之前她一直把父亲描述成一个脾气暴躁,自私恶毒的人。当她认识到被自己屏蔽的部分,发现自己还是爱着父亲的时候,让解离的内容重新被有机会整合,她的状态发生了明显的好转。

所以,咨询师帮助个案探索未表达的部分,和未出现,或不允许出现的部分进行连接,能促进心理的进一步整合,恢复心理能量的流动。让个案摆脱僵化思维,面对现实能有更多自由的选择。

每一种隐藏的部分,都带有能量,看见它,理解它,接纳它,本身就是爱。能量在被看见之后,会自然的发生转化,人的自我空间会更大,人的自我觉知更强,处理现实中的问题时,会表现的更有灵活性和现实感。


下一篇:宁静的村庄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