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拒绝:不含敌意的坚决

听话,是中国传统教育的核心。在家天下、父母本位的中国古代,臣民听从于天子,子女听从于父亲。从小被要求听话,不能也不敢说“不”的孩子,他的精神生命正在被扼杀。一旦孩子不听话,就会有一种失控的崩溃感,会感觉生不如死。如果女孩能够不含敌意的坚决拒绝母亲了,女孩也就学会拒绝他人了。

控制者的三部曲

听话,是中国传统教育的核心。在家天下、父母本位的中国古代,臣民听从于天子,子女听从于父亲。所以,几千年以来,评定一个人是不是好人,就看其是否“忠君”和“孝顺”。

哪怕是到了21世纪的今天,还是有一部分父母一心要求孩子听话,特别是一些来自农村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在带孩子的过程中,不厌其烦的一再要求孩子要“听话”。

从小被要求听话,不能也不敢说“不”的孩子,他的精神生命正在被扼杀。其建立起来的自我是以父母需要为中心的假自我,而自己的真实自体则虚弱而苍白,生命活力在一点点的减少。

控制成瘾的父母,一心要求孩子听话,以满足自己的安全感和控制欲。一旦孩子不听话,就会有一种失控的崩溃感,会感觉生不如死。

控制成瘾的父母,一般都有着心理层面的三部曲:因为我是A,所以你要做B,否则你就是C。这个C,是带着愤怒和威胁的信息。

因为我生你养你、对你恩重如山,所以你必须听我的话,否则你就是狼心狗肺、白眼狼。

因为家里经济条件不宽裕,所以校服你就不要买了、春游你就不要参加了,否则就是不体谅父母、不孝顺。

因为父母为你花了很多钱、替你报了很多培训班,所以你必须都要去毫无怨言的参加,否则就是对不起父母。

因为学医/法律有前途、好找工作、爸爸妈妈在这个系统里有熟人,所以你要必须要去读这个专业,否则就是忤逆、不听话。

因为你第一个孩子是女孩,我们家还需要一个男孩来延续香火,所以你们必须要生二胎,否则就是大不孝。

一个被父母从小要求听话、不反抗的女孩,深陷在了抑郁之中。

女孩的父母极度的重男轻女,一旦女孩不听话,父母就会理解为,这个孩子不听话,将来长大了靠不住。而在女孩这里,因着父母态度的改变,就会陷入极度的恐慌,害怕被父母遗弃。

于是女孩就形成了看父母脸色、讨好父母过活的状态,女孩所建立起来的自我,基本上是以父母需求为中心的假自我,基本上没有自己的需求。

女孩长大后参加了工作,领导的家属向她推销保险,迫于对领导的畏惧,在不需要这份保险的情况下,女孩买了保险;领导向女孩介绍男朋友,在不敢得罪领导、同时也不喜欢那个男孩的情况下,违心地与男孩相亲和交往;任何一个同事的请求帮忙,女孩都会认为这个是工作安排,尽心尽力地去做。

可想而知,女孩工作的第一年,心累身累到崩溃,整夜整夜的睡不着,最后发展到需要用安眠药安眠的地步。

在给女孩做催眠的时候,女孩突然大哭了起来,醒来后,女孩讲起了一件事。

母亲是一个负能量、死能量爆棚的人,天天说人坏话,说三道四,一天到晚都在说别人的是非,在母亲眼里,天下人没有一个好人,所有人都对不起她,所有人都看不起她。而这一切的烦恼,她就天天说给女孩听。而且,母亲表达和表演的能力极强,一边说一边模仿他人的动作,并且一说起来就滔滔不绝,没完没了,几个小时在说同一件事。一句话,一段情节重复很多遍。

在倾诉的过程中,不允许女孩不专心听讲,一旦女孩不专心,母亲就要哭诉女孩没良心、不孝顺。讲完之后,就要寻求女孩的认同和附和。女孩做不到认同和附和,母亲就要一遍又一遍地问:“你说是不是?”“你说对不对?”直到女孩认同和附和母亲为止。

在这个对话中,女孩不允许表达不同的观点,一旦女孩表达出不同的观点,母亲就会想当然地认为女孩在否定她的整个人。然后哭天抢地控诉为生她养她付出了多少多少、女孩不孝顺、没良心。

可想而知,女孩的成长过程有着多么的艰辛。现在,她成年了,想要疗愈自己。而这,最为关键的一个步骤就是学会拒绝。

不含敌意的坚决:

不管全世界所有人怎么说,我都认为自己的感受才是正确的。无论别人怎么看,我绝不打乱自己的节奏。喜欢的事情自然而然可以坚持,不喜欢的怎么也长久不了。     ——村上春树

自体心理学家科胡特发明了这个词,“不含敌意的坚决”,当然我更欣赏译者,能把一个心理学术语翻译得这么富有诗意。

所谓“不含敌意的坚决”,即我拒绝这件事情,并不等于我拒绝你这个人;我拒绝这件事情,也不等于我不在乎你。我拒绝,只是因为我现在不想这样做。拒绝的同时,我依然可以感受你,理解你的需要。

不含敌意的坚决,有着两个层面的含义:

不含敌意和内疚

女孩当然不想接受领导和同事提出的那些她不想做、也做不到的要求,但是但凡她有一丝丝想要拒绝的想法,童年时候的强迫性重复就会向她袭来。以至于让她感觉到,如果我拒绝了领导,领导会不会让我下岗,我会不会失业。

所以,最根源的治疗,是要打破童年时候的强迫性复复。如果女孩能够不含敌意的坚决拒绝母亲了,女孩也就学会拒绝他人了。

女孩小时候之所以不能拒绝母亲,是因为童年时候害怕被遗弃。而现在女孩已经长大,这一因素可以忽略不计。

就目前而言,女孩还是不能拒绝母亲的最主要因素,一个是如果我拒绝了母亲,母亲可能会认为我对她有敌意,可能会报复我;另一个是如果我拒绝了母亲,由于从小被母亲进行感恩教育的洗脑,我会觉得很内疚。

不含敌意,意味着我在拒绝母亲的时候,我可以拒绝你,同样你也可以拒绝我。我拒绝你,只是因为你是你,我是我,我和你是两个不同的人,有两套不同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这个思想和观念,同时也可以传达给母亲。

不含内疚,父母与子女之间只是一场偶然与偶然的相遇,我不曾欠过你,亲子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我拒绝你,不是我在否定你整个人,而是于情于理我都不想做那件事情。反之,如果我答应你,一定是我心甘情愿地去做那件事,而不是迫于你的压力。

坚定的坚决

坚决,并不简简单单地是对别人说“不”,它实际上是一种对自己自信心的表现,是自己相信自己正确性的结果。

坚定的坚决,就两句话:这是我的事,那是你的事,灵活修炼,天下无敌。“这是我的事……….”对于顽固的父母,这句对话可以每天重复,重复一年,再极品的父母也投降了。“ 那是你的事………” 这句对话每天重复,直到母亲抱怨的任何人、任何事,你都不作出任何回应,胜利就在眼前了。

对话心法:简单的重复。只可以加一些礼貌用词。万万不可用讲道理来说服父母。因为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对的,结果就是陷入辩论赛,辩论赛后,必然是双方情绪大爆发,父母甚至会一哭二闹三上吊。

坚定的坚决,不是一种轻松的态度。父母的反应可能是威胁断绝关系,诉说付出史,诅咒你的不孝,甚至犯病进医院。这个时候,还能继续坚持不跟父母玩幻觉的游戏,建立自己的界限感,也就同时帮父母建立了她的界限。

只有父母能分得清自己和孩子是独立的两个人时,真实的沟通才可能发生。

金尚,本名李红艳。

老资料网平台心理专家、心理健康教育硕士、国家首批认证心理督导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高校教师。

2018年1月出版《永远成长的苹果树》。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