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心理治疗师

从某个角度来讲,父母是孩子的塑造者,塑造了孩子的生命,同时也通过不同父母的教养方式塑造出了不同的人。在这三种人中占据最大比例的是神经症,也是我们平常所认为的“正常人”——心理水平最为健康的一类了。既然如此,特别是当孩子,父母该如何让孩子健康成长呢?成为孩子最好的心理治疗师并不容易,但还是可以从现在开始努力。

    

   

从某个角度来讲,父母是孩子的塑造者,塑造了孩子的生命,同时也通过不同父母的教养方式塑造出了不同的人。在弗洛伊德的眼里,世界上有三种人,精神分裂、人格障碍和神经症。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都会存在一些症状,只是对生活的影响有深有浅罢了。在这三种人中占据最大比例的是神经症,也是我们平常所认为的“正常人”——心理水平最为健康的一类了。

有不少家长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会发现孩子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会有湿疹、哮喘,也有的孩子会恐惧某样东西、不喜欢与人交流、多动症、抽搐症、有暴力倾向、歇斯底里等等。有的家长会选择药物治疗,也有家长会带孩子去见心理咨询师。而往往的结果是一停药或者咨询完回到家没多长时间又打回原形。原因何在?是药物或者咨询师的问题吗?

药物的问题我们暂且不去讨论,也并非我所涉猎范围。就心理咨询来说,我们很容易想明白,每周一个小时的心理咨询又怎能抵过父母每天24小时在孩子身边带来的影响呢?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时候从咨询室走出来孩子好很多,下次孩子再来咨询室的时候发现又像以前一样了。

因此,对于孩子的问题,往往是需要家庭成员都要参与治疗的。当父母能够真正意识到需要为孩子改变一些自己的行为模式,并为之努力的时候,孩子的症状自然会慢慢缓解。所以,对于孩子来说,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心理治疗师。


 

既然如此,特别是当孩子(还在被父母“塑造”的阶段),父母该如何让孩子健康成长呢?

1、尊重并理解孩子。在任何的关系中,尊重都是一个基本原则,亲子关系也不例外,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人,而非父母的附属品。当这个孩子有难过、沮丧、挫败、愤怒这些情绪的时候,当孩子开始扔东西、摔摔打打和语言冲撞的时候,作为父母,能够共情孩子的感受尤为重要。父母能否体会到孩子那些情绪,以及那些通常被我们认为是“恶劣”的行为背后,是否有些我们没有去理解和接纳的感受?如果作为父母只会一味的打压自己的孩子,结果只有两个,完全顺从听话未来毫无主见,亦或者是极其逆反的孩子。因此,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尝试去理解孩子的感受和想法,也许我们会对孩子有另样的看法。

2、学习并成长自己。有很多年轻父母,用句时髦的话来说,自己还有很多“拎不清”呢,又怎么教育孩子呢?杨绛先生百岁高龄用一生体会到:“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所以说,我们每个人毕生的任务都是自我成长,尽管我们已经成人。如果不如此,我们的人生会受限制,我们的教育也许还停留在上世纪父母是如何教育我们的。这个途径也很多,读书、参加成长课程、找一位心理咨询师去更清楚得看一看自己身上的那些按钮。当我们自己能够更好的管理自己的情绪,清楚自己做的事情到底是为了孩子还是因为自己的某些情节等等,此时的教养便会大不一样,孩子也会获益终生。

3、成为孩子的正向榜样。举个比较常见的例子,很多父母制止孩子对他人动手或者使用暴力的方式就是打他一顿。这听上去很具讽刺意味,却真切的发生在很多家庭里面,甚至很多时候父母会不问青红皂白地动手,只因为自己的情绪到了要爆发的时候。如果希望孩子能够学到更好地与人沟通的方式,我们要做的就是身教——给他们树立一个正向的榜样。在危急时刻我们当然要当机立断制止孩子对他人造成伤害,但仅仅是制止而已。过后,我们依然可以与孩子交流这样行动的原因以及在遇到这样的事情时,还可以有哪些解决的方法。

父母生下孩子仅需十个月,而教养孩子却要几十年。成为孩子最好的心理治疗师并不容易,但还是可以从现在开始努力。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