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之间——聊聊父母与孩子之间的那些事儿

以下这些话语在生活中是否似曾相识呢?就像被情绪的黑布蒙上了眼睛,看不到前方该走哪一条路。而孩子同样因为这些责备、数落、命令、辱骂、威胁的话语,也带上了恐惧、羞愧、屈辱这些负面情绪的黑布。于是两个蒙着黑布的人瞎跌乱撞,找不到出路不说,当相互碰撞的时候,还会因为感到被伤害而攻击对方。我们之间,很微妙,很有趣。

以下这些话语在生活中是否似曾相识呢?

“要是我数到三,你还没穿好衣服,我就不带你出门了。”

“来帮我把桌子擦干净!”

“这个字我都教给你多少遍了,你还是写的这么差劲,你怎么就不能长点记性呢?怎么这么笨啊,用点心行吗?”

当你看到这些话的时候,假设这是别人对你说的,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可能有人会说很不高兴,有人会觉得自己好笨,有人一听到气就不打一处来想反骂回去,还有人会觉得自己就像个木偶,被人呼来喝去牵着线走……

当这些话出现的时候,语者一定背负着一些情绪,这些情绪似乎让他(或她)忘记了,我们语言沟通、教养子女的目的是要解决问题或是帮孩子改善行为的。就像被情绪的黑布蒙上了眼睛,看不到前方该走哪一条路。而孩子同样因为这些责备、数落、命令、辱骂、威胁的话语,也带上了恐惧、羞愧、屈辱这些负面情绪的黑布。于是两个蒙着黑布的人瞎跌乱撞,找不到出路不说,当相互碰撞的时候,还会因为感到被伤害而攻击对方(当然,也许是隐形攻击)。爱的目的却演变成伤害的结果。

为什么会这样?其实,有些东西比眼前我们看到的事实更为重要。

在教养孩子的路上,关系>教育,我们教给孩子道理不如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因为除了言传,更重要的是身教。

我们交给孩子知识不如培养孩子的兴趣,因为我们的知识也很有限,而孩子的兴趣可以让他们收获更多。

我们去评价孩子倒不如帮孩子建立自我的意识,因为每个人的评价都是不同的,重要的是孩子自己怎么认为。

做到这些并不容易,如果教育孩子可以通过讲道理来完成,那么我想全世界的人都知道如何去做,各种教育方法便没有存在的可能。方法也不仅仅是改变态度,“态度+方法”才是硬道理。我们可以愤怒,但不可以用愤怒去伤害孩子,有很多方式可以去表达我们的愤怒而不造成伤害。

精神分析的理论中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人的一生都是在重复6岁以前的事情。也就是说我们在孩子童年的时候带给孩子更多快乐的感受,他们可以用一生去享受快乐。同时,我们培养孩子成为独立、并且有能力和信心去挑战各种困难,他们将一生不畏惧各种艰难险阻与坎坷。我们在教养孩子过程中与孩子建立的关系模式,也将成为孩子以后与他人建立关系的样板。比如现在需要孩子去讨好自己,或是父母讨好孩子的,这孩子将来也会成为讨好关系里的其中一方。我们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也会成为他们在亲密关系中的沟通交流和对孩子的教养方式。

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一点不假,我们可以看到老师上岗要经过培训学习和考核才能够取得资格证。而父母呢?十月怀胎生下孩子,却要用一生去学习如何教养孩子和与孩子相处;没有岗前培训,却承担着影响一个人一生的巨大责任;孩子成年后的生活质量就是对父母最好的考核。

态度如前,方法如后。分享几个最近感触比较深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1、简短语言描述事实,说出感受。我这人喜欢简单,就像学做菜也喜欢找省时省力又美味的菜谱。而这个方法正是我的那道菜。我家女儿5岁,正是准备幼小衔接的时候,一开学,她也背上小书包,俨然一副上学的模样了。一天放学回家写完作业,书包、书本、文具散放在床上。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想大声告诉她:“赶快把书包收起来!”一段时间的学习和磨练让我有了第二直觉:这话说出来百分之九十九没有效果。于是脑海中快速搜索可以用到的方法。我说:“床上太乱了,我看着很心烦!”说完我就走开了。女儿马上跑回来,把书本文具装回书包,拉好拉链放在门口的专门放书包的凳子上,然后高兴的跟我说:“妈妈你看,床上干净了!”孩子通常更能接受简短的语言,我只描述了床上的情景,并没有去批评她,而且我会把我当时的真实感受用真实的语气告诉她。结果就是,她真的自己知道该怎么做。

2、描述性赞扬。我不选择批评或是指出错误。因为没有人喜欢被批评,批评除了带给孩子负面的情绪和感觉自己很笨以外,并不会因为我们批评他了就一定不再犯同样的错误。正如治水之道在于疏导引流,批评就像堵住水流,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而赞扬也并非就说一句:“你太棒了!”那就像我们祈求上天:“恩慈的苍天,快帮我们把水患治好吧。”只能说空洞而无实效。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踏踏实实修水渠,即把孩子好的一面描述给他,即使只有那么一丁点,对孩子来说可能也是触及内心的巨大鼓励。孩子拿回作业,我一看“a、o、e”每个字母写满一整页,也就是每个字母要写60多遍,这对于刚开始学习和写作业的小朋友,让她写这么多同样的字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开始她就表现出畏难情绪,说不会写。我便引导她写了几个,尽管她写的真的不好看,甚至有些都看不出写的是什么,但我还是会从中找出她做的对或是写得好的地方,对她说:“哦,这个o的笔顺写对了,就是这样!”“这个e跟老师写的那个样本很像啊!”每次听到这样的话,她都会高兴地继续写,还要求我闭上眼睛,一次写很多个,然后给我看。自己还会一边写一边说:“我要写得好看一些。”“哦,这个写扁了,得擦了重新写。”就这样,很快就完成作业。孩子需要父母更多的是支持和鼓励,当他们来求助的时候,是我们发挥作用的时候。至于学习文化知识,我想老师比我们有更丰富的教学经验,我们大可放心把教学任务交给学校和老师。同时也信任我们的孩子,他们是有能力有信心的,只是有时还没有被我们发现。

3、游戏。这种方法对于孩子的磨蹭是非常有效的,关键在于父母要时常发掘一些激发孩子动力的小游戏。比如晚上睡前的洗漱工作,女儿总是会以各种理由拖延。有一次,我发现她对一条很小的玩具小鱼很有兴趣,而且想跟我玩藏东西的游戏,我就顺势:“你去藏小鱼,妈妈来找。妈妈找小鱼的时候,你去刷牙(洗澡),看看谁比较快。”女儿马上愉快而兴奋的答应,洗得很顺利。开学第一天,女儿刚刚带着新铅笔盒放学回家写作业。刚写一小会儿,就开始收铅笔,然后要再拿出来一次的架势。事实上她是在玩她的文具,但我能够感受到,她是在享受自己可以控制一个新的铅笔盒开开关关的过程,很有成就感。这也就是我所说的不同的视角。于是,我就像老师下口令一样,把“打开铅笔盒拿出铅笔橡皮”、“翻开作业本”、“写……部分的作业”、“合上作业本收铅笔”这样的流程反复操作,每次只写一部分作业,这种很有仪式感的游戏她也会觉得很有趣,作业顺利完成。到第二天时,她已经不再需要这样的游戏了,因为前一天她已经充分满足了。

也许一句不同的说话方式,孩子就会有不同的反应和行为;也许一个鼓励的眼神,就会让孩子获得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力量;也许一次信任的放手,孩子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我们之间,很微妙,很有趣。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