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笔记】小白和小白的枕头

小白每次出门都要带上他的最爱——绿色小花枕头。小白和他的小枕头总要在“耳畔厮磨”一会。无论是在飞机上还是大巴上,甚至是小白“驾马“走路的时候,小枕头都形影不离。为了减轻行李分量,小白像侦破了迷案的探长,每每看我们手忙脚乱“制造”枕头,他就用那似有似无的小眼神斜睨着,小白的“枕头”其实有一个专门的术语来对应,

小白

我的二胎男宝,三周岁

因皮肤白,取名小白

近期沉迷精神分析学派的学习,学习发现:

原来,小白以及小白的至爱——一个破旧枕头之间

竟还隐藏着这样的“秘密”……

小白和枕头的故事

小白每次出门都要带上他的最爱——绿色小花枕头。

不管是从外公那里回家,还是从家回到外公那里,或是晚上喝奶睡觉前,

小白和他的小枕头总要在“耳畔厮磨”一会。

最夸张的一次是,去年夏天全家去泰国旅游。

无论是在飞机上还是大巴上,甚至是小白“驾马“走路的时候,小枕头都形影不离。

为了减轻行李分量,

我自鸣得意地只带了小枕套,把枕芯留在家里,就等着他提出需求,拿出自制枕头“应急”。

(自制枕头,就是往枕套里塞上各种衣物滥竽充数)。

结果第一次“亮相”,就被眼尖的小白识破,

刚刚还在喝奶的小白,小嘴立马哼唧了起来,

胖嘟嘟的小脸满满地控诉:“你们这群骗子……我的小心肝呢……”

看这情势不妙,我立马使出浑身解数,用三寸不烂之舌,编出各种新奇特的“枕头诞生记”。

不知是他听晕了,还是懒得鸟我们,或是看我口干舌燥,满脸尴尬,给我点面子,叽歪了一会,

终于勉强接纳了那个换了“芯”的枕头。

一旁的土博鼠和轩宝估计是被我的“演技”惊着,半天没敢出声,

或是,被我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征服,一个个傻呆在那里,

那一刻我其实已经“黔驴技穷”!

再后来,

小白像侦破了迷案的探长,每每看我们手忙脚乱“制造”枕头,他就用那似有似无的小眼神斜睨着,

仿佛在说:“你们这种雕虫小技,看在这么狼狈的份上,就不揭穿了。”

就这样,我、轩宝、土博鼠,每每一听到小白呼叫“枕头”,就极为自觉而迅速地协同“制造“枕头,

力求枕头平整而像样,以弥补我们“欺诈”他的愧疚。

对此,

相信很多经历过这个阶段的宝妈都曾遇见过,

外公也曾纳闷地问:小孩子真的好奇怪!隔壁家的小孩出门要抱个被子;轩宝小时候习惯用小指勾个被角;

而小白呢,出个“远门”就要带上他的小枕头,真是奇了怪了。

最可笑、可气的是:小白经常一脸疙瘩,罪魁祸首估计就是那个有点脏兮兮的绿枕头。

那么,这后面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呢?

接下来

就为各位曾有这类“历史困惑”的妈妈们分析一下吧!

从精神分析学的角度来看:

小白的“枕头”其实有一个专门的术语来对应,

即,过渡性客体。

那么,什么叫“过渡性客体”呢?

它既不是主体也不是客体,

是主客体间的地带。

具体来说,

就是在婴儿与妈妈的关系中间,

既不是妈妈或者妈妈的乳头,

又不是婴儿自己,

而是婴儿跟妈妈之间的一个存在物。

婴儿不是独立的个体,

除了妈妈以外,

还有他们最喜爱的玩具或者宠物。

第一次出现的过渡性客体就是,

这个孩子的大拇指。

在婴儿刚出生时因为原始关注,

妈妈会第一时间感受到婴儿的需求,

并尽力去满足他。

但等婴儿慢慢大些,

妈妈的注意力分散,

婴儿就感觉到妈妈和妈妈的乳头

已不是他可以任意控制的,

为了修补这种失望,

婴儿就把指头想象成了妈妈的乳头,

这样就可以随时安抚和镇静自己,

吸吮大拇指让婴儿一脸安详。

对于婴儿来说,

大拇指也好枕头也罢,

都是介于自己和妈妈之间的东西,

是他在没有能力完全控制自己身体部位

和大小便时,

发展出来的可以无所不能控制的客体,

过渡性客体,即非我的拥有物。

已成为孩子人格的一部分,

孩子需要拥有对这个物品或者说对环境的

无所不能的的绝对控制权,

对此,他有强烈的控制欲。

即是它很破甚至发出臭味,

都不允许他人肆意改变。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