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解决心理困扰,唯有走入咨询中来,坚持咨询下去

唯一值得打个问号的是,彼此之间的互信够不够?如果你的问题通过这种方式解决了,在咨询中,自己判断和咨询师互动中是否能获益,如果可以,继续咨询。心理咨询分短程,中程,长程咨询,少则3次,长则数年。以10次的咨询为例,说明一下。咨询的前半程属于治疗性咨询,咨询的后半程属于发展性咨询。好了,今天就说这么多,后面再回。

老资料网xian心理咨询专家 段志刚

我叫段志刚,一名普通的心理咨询师

心理咨询界的一个小学生

接触平台,走入平台时间不久

在平台中每天会回答求助者的一些问题

选择平台求助的大多数以女性为主

且以学生群体和刚走入社会的年轻人为多

我猜00后,90后,80后是主力军

这也和心理咨询师的从业人员类同

男女心理咨询师的比例大概是28或37开

求助者在平台提的问题

有些是符合心理问题范畴的

有些则是类似发表日志,说说,不属于心理学范畴的问题

我会有针对性,选择性地去回复大家的问题

心理学范畴的问题,会认真回答

不属于心理学范畴的问题,也会做一些回应,表示自己对你的关注

我相信绝大多数人选择平台来提出自己的问题

是想能够得到帮助,能找到解决方案的

一个问题抛出来后,会有很多的心理咨询师来回答

不过,对于求助者来说,这些回复可能并不能满足预期

求助者怀着失望的心情离去

对这个行业,对这个行业的从业人员感到失望

需要说明的是

并不是这个行业,或这个行业的从业人员帮不到你

而是相互缺乏沟通

求助者缺乏对心理咨询基本设置的了解

咨询师缺乏对求助者问题的了解

心理问题的形成不是一天二天

当然,解决起来也不会立即,马上,瞬间完成

一个心理问题的有效解决需要三方面决定

一是心理咨询师的水平

二是求助者的求治欲望

三是双方彼此之间的互信和匹配度

我相信,来这个平台提问题的都是存在求治欲望的

我也相信,在这个平台上注册的心理咨询师是平台通过严格把关审核过的有一定业务水平的心理咨询从业人员

唯一值得打个问号的是,彼此之间的互信够不够?

求助者如果认为,通过发个文字就想解决心理问题

这个可能性非常低非常低,缺乏对心理咨询的基本认识

如果你的问题通过这种方式解决了,

那么我觉得你的问题应该不属于心理学范畴,或者根本不是个问题

或者是一个不太负责的心理咨询师给你解决的

比例,求助者问我们应该离婚还是不离婚? 不负责的咨询师答:应该离婚。或应该不离婚。

求助者,如果想让自己的问题彻底好好解决

那么我的建议是

1,在平台非常具体详细的把问题以文字形式表达出来

注意错别字,注意标点符号,注意表述的逻辑性等等

2,从得到的回复中来筛选和判断哪个咨询师比较更好地解决你的问题

与这个咨询师进行私聊或初步电话沟通

3,选定后,与咨询师预约咨询时间,一直和这个咨询师保持咨询

在咨询中,自己判断和咨询师互动中是否能获益,如果可以,继续咨询。如果觉得不合适,随时离开。再选择其他的咨询师

心理咨询分短程,中程,长程咨询,少则3次,长则数年。

不过,大多数问题可以通过中程咨询来解决的,也就是在10次以内。以10次的咨询为例,说明一下。

咨询的1-2次是属于找准问题阶段,主要进行摄入性访谈了解基本资料,了解求助者的人格特征,信念系统,行为模式,具体问题形成背景

咨询的2-8次是属于内在觉察阶段,主要进行干预,内在提升,经过咨询师的引导,咨询师通过一些技术来影响求助者做出调整并固化

咨询的8-10次是属于淬炼顺道阶段,主要进行人格完善和个人成长。

咨询的前半程属于治疗性咨询,咨询的后半程属于发展性咨询。

求助者在咨询中,能够感受到获益一般情况是从第4-6次开始的,

也就是说,咨询刚开始的1-3次可能都感觉不到多大收益,

这个时候很多求助者会怀疑这个咨询师的能力,怀疑这个行业,甚至就此离开咨询

一般咨询师会在咨询阶段说明这个常态情形,建议求助者继续留下来做咨询

等到4-6次的时候,咨询效果就会比较明显的呈现出来

所以说,心理咨询是个慢工出细活的职业,不能求速度。

心理问题的形成是日积月累很长时间形成的

国人对于心理咨询的认知和接受度有限

很多人过来求助,带来的问题已经是非常严重的

期望的却是一站式服务,即通过一次咨询就解决自己的问题

这和心理咨询的设置是存在矛盾和偏差的

求助者需要认识到这个差距,充分信任咨询师

跟着一个咨询师做咨询,比频繁更换咨询师,更加有收益。

好了,今天就说这么多,后面再回。

☆我是段志刚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我在西安

☆我擅长以下领域

修复婚姻、分离第三者、叛逆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