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养”孩子,你认同吗?

案例一:有两个出身于富裕家庭的孩子,一个15岁,一个17岁,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厌学。经了解,这两个孩子厌学竟然和小时候父母的放养有关。我们不难看出放养孩子,可能养出不自律、散漫,无视纪律和社会规范的孩子。

老资料网jinzhong心理咨询专家 邓铁锁

一.从两个案例,可以看出“放养”孩子的弊端

案例一:有两个出身于富裕家庭的孩子,一个15岁,一个17岁,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厌学。经了解,这两个孩子厌学竟然和小时候父母的放养有关。比如,这两个孩子有一个共同的经历,就是小时候都学过很多才艺,但都半途而废了,什么围棋、钢琴、跆拳道都学过,孩子想学这些都是自己提出来的,然后父母就给请了辅导老师,可后来孩子突然不想学了,父母也听之任之。

点评:父母的这种任性放纵、不管不教,纵容了孩子随心所欲的性格,导致了他们长大后厌学。实际上,孩子小时候基本控制不住自己,经常走神、容易放弃,这时候需要父母的出场,帮孩子慢慢学会自觉自律。如果没有树立好这个观念,孩子小时候放弃才艺学习,长大后自然会放弃高考。

案例二:一个初中一年级的孩子和数学老师发生了冲突,孩子家长觉得孩子做的对,因为数学老师留的作业是重复性的,她儿子早会了,她觉得搞题海战术抑制创造力,所以坚决支持孩子不写作业。可老师的说法是,孩子不仅不交作业,也不参与课堂学习,有时候上课说话声调比老师还高,经常振振有词的说老师该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了,这干扰到其他同学上课了,所以老师才出言制止。

点评:在这个案例里,家长没有做任何引导,虽然看似很开明,但实际是在纵容孩子的散漫。如果孩子走上社会,一直保持这样的行为习惯,谁愿意当他的同事?谁愿意和他们做朋友、谈恋爱?有人说,小时候散漫不要紧,他们长大后在社会上受的挫折多了,吃的苦头多了,自然会收敛一些,但是,这种收敛是被动的,是因为失败和教训而不得不为的,这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实际上是走了弯路。

我们不难看出放养孩子,可能养出不自律、散漫,无视纪律和社会规范的孩子。

二.从两个案例,可以发现家长放养孩子的误区

1.放养孩子不等于释放孩子的天性 近年来人们经常批评父母教育子女时管太严,应该释放孩子的天性,“放养”孩子这种说法越来越流行。这看起来好像父母很开明,但如果把握不住关键,好孩子很容易成了糟糕的孩子。

2.放养孩子不等于“快乐教育”、“素质教育” 比如,有些家长特别放得开,什么课外班都不给孩子报,觉得这样能让他快乐一些,长大后让他自己选择喜欢的东西。但其实呢,这误导了一大批一知半解的家长。

三,从两个案例,再谈教育孩子的正确姿势

1.立个“约定”促进孩子“自律”。比如,当孩子一时兴起,提出要学个什么特长,上个什么班,父母要跟孩子立个“约定”,把学习的目的、过程和时间,遇到困难时怎么处理等等都说清楚。从有兴趣、好奇心,到真的潜下心来学习、钻研,这就是训练孩子自律的过程,父母的“他律”会帮助孩子慢慢学会做成一件事所需要的品质,孩子会慢慢从他律变成自律。

  

2.有要求更不忽略过程。例如有礼貌、讲卫生、要准时等等,在要求的时候不只追求结果,更不能忽略过程,比如说,即使不要求孩子必须考100分,但必须要求孩子主动认真的学习知识。

3.对于孩子的错误一定要管,犯错误并不意味着孩子就是坏孩子,而且孩子常常在试错中明白了道理,不要丧失了孩子成长的机会。切记一点,如果别人向你反映孩子有什么问题,要调查清楚事情的真相再做处理。

☆我是邓铁锁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我在晋中

☆我擅长以下领域

学生心理、情绪情感、亲子家庭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