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式焦虑

家有儿女的父母,不管当前孩子情况如何,似乎都逃不脱焦虑。在这种全能诉求之下,就催生出了完美主义。如果是习惯自我反省自我检讨的家长,完美主义就意味着对父母这个角色,赋予很高的要求。亲子教育的完美主义倾向,对自己及孩子的完美性要求,大概就是造就家长不断产生焦虑,以至于不断创造出焦虑的根本原因。

    老资料网guangzhou心理咨询专家 周杰伟 

   

    1

    家有儿女的父母,不管当前孩子情况如何,似乎都逃不脱焦虑。

似乎没焦虑过就谈不上育过儿。

孩子目前表现得好的时候,焦虑孩子能不能一直保持如此良好状态…

孩子目前表现总不尽如人意的时候,焦虑孩子如果一直都这么糟糕该怎么办…?

因为害怕耽误了孩子。

因为害怕不如别人的孩子。

因为担心孩子重蹈自己儿时的覆辙,所以焦虑就这么无处不在了。

在投入到各种育儿学习之中时,一定希望从各种学习之中找到终极答案。

一般的育儿书籍似乎都不够用了。

阅读各类儿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方面的专业书籍,参加各种育儿专业沙龙课程,在朋友圈里关注一切关于孩子的话题,一个也不能漏掉。

不过这些时间和精力的投入却并没能怎么缓解家长的焦虑。

相反,多数家长,由于看到了更多的所谓案例,开始自行理论联系实际,发挥联想。

不学不知道,一学吓一跳。

原来竟然有这么多问题。

那么,岂不是还有更多问题,连是问题都不知道?

防不胜防的感觉,时常让人一身冷汗,毫无疑问,这种焦虑感加深了。

而且,当发现原来自己犯下了这么多错误后,往往又产生了后悔的情绪而焦虑。

本来育儿育己,积极向上的动机,反而催生了更多无法化解的问题,催生更大的焦虑。

这让人费解,究竟是哪儿出了问题呢?

2

在婴儿早期,分不清“你我他”的婴儿,时常会产生“全能幻想”,幻想能够对妈妈呼风唤雨,而无所不能。

家长种种对孩子的担心,其实也是来源于类似这种全能诉求。

因为要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因为要做个优秀的父母。

于是就在不知不觉之中,在潜意识里要求塑造一个全能型父母,要求养育出一个全能的孩子。

在这种全能诉求之下,就催生出了完美主义。

完美之下,孩子一丁点状况的发生,都会被视作问题。

如果是习惯自我反省自我检讨的家长,完美主义就意味着对父母这个角色,赋予很高的要求。

不允许对孩子发脾气,不允许管教出差错,不允许对孩子丝毫懈怠,时刻需要保持高昂的斗志。

结果自然感觉很疲劳,心有余而力不足。

于是,这又歪打正着,成为孩子不好管,最有力的证据。

而对于耐心欠缺的家长,完美主义很容易对孩子的成长,出现草木皆兵的感受。

孩子任何与自己的认知有偏差的行为和反应,都会被划入“有问题”的行列。

孩子现在的确不错,但是能保证百分之百吗?

如果不行,差评!

然而,再好的表现,总是与100%存在着差距,那眼里必然就总有问题。

结果,很容易把孩子不好的一面等同于可怕的后果。

这样,孩子问题的解决方案就显得重之又重了。

父母的选择也变得没有了余地,钻牛角尖也就这样来了。

然而,完美,只会是存在于一种理想的状态之中。

而现实生活之中,人的弱小一面定是客观存在的事实,父母是人而非神这也是事实,这也是无法完美的客观条件。

如果不能接受并体会到这一点的意义,自然就会产生挥之不去的焦虑。

孩子好的时候,担心会不会一直好下去…

孩子不好的时候,担心会一直不好下去…

亲子教育的完美主义倾向,对自己及孩子的完美性要求,大概就是造就家长不断产生焦虑,以至于不断创造出焦虑的根本原因。

在完美倾向的信念之下,负面信念往往大大多余正向的信念。

焦虑的一面也就远远多于心平气和的时候。

3

其实,破解父母完美倾向带来的焦虑也并不难。

只要父母能够看到非常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孩子拥有自身发展的潜力。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且拥有固有的发展周期与规律。

而这种固有的发展规律之中就蕴藏着孩子一种天然的内在潜力。

无需管教,就可以自主产生的潜力。

而这种潜力往往自带一种自我“纠错”能力。

它意味着,父母即使犯一些育儿方面的错误,孩子也有自行向好的能力。

父母即使有偶尔缺席孩子的成长,孩子也有自我补偿的能力。

也就是说孩子拥有坚强的潜力,拥有成就优异的潜力…

这种与生俱来的潜力包含了向上与独立。

这也是著名客体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所说的,只需做60分母亲,父母只需做得“足够好”无需优秀的意义。

因为孩子在出生之后,无论是生物的还是心理的,都是具有向上,向前发展的内在需求。

无论愿不愿意,最终也是要走向独立的,这就是孩子自我成长动力产生的源头。

只是孩子在自然生长过程中时,完美主义倾向的父母,尝尝不允许不好的一面发生。

不允许孩子在成长中给以”试错“的机会。

不接受“任性”的时刻。

大包大揽之下,父母自然就得承担过多的育儿任务,让育儿的担子加重。

更不利的是,这堵住了孩子自行发展的机会,打破了孩子自由平衡的发展,束缚了孩子自我向上的潜力。

这一过多的干涉,其实也违背了让孩子走向独立的初衷。

更是违背了孩子自由发展的规律。

如果相信孩子的潜能,允许好的发生,也可以允许坏的出现。

让孩子的发展不再走上独木桥。

让孩子发展始终能够处于一种动态可能性的模式之中。

就会看见孩子发展的更多可能性和更大空间,自然就不会因为完美倾向,而产生焦虑。

☆我是周杰伟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我在广州

☆我擅长以下领域

情绪障碍、亲子成长、两性情感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