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孩子时,请安放你的情绪

孩子的情绪与父母休戚相关,就算是刚出生婴儿也不例外。面对孩子,我是这样做的,其中,“接纳”便是关键词,换言之,就是以平常心来对待我们的各种情绪,尤其是“坏”情绪。

来源/公众号:翔步心理(JiangminXL)

在平时的咨询中,我接待了很多带着孩子的“问题”来求助的父母,孩子的“问题”,有的是厌学,有的是注意力不集中,还有的是进入小学或中学的适应问题,但最多的却是亲子关系紧张,或者说这所有问题的背后,最后都会涉及到亲子关系,父母的教养方式问题,来求助的家长会看到的则是他们的孩子不听话,孩子叛逆,等等。如果要说到教养方式或亲子关系紧张的各种原因,将涉及到大量的理论与实践的讨论,或者说需要开辟一个专栏进行剖析也不为过。因此,我仅讨论其中的冰山一角——你的情绪如何影响了你和孩子的亲子关系,我们将如何找到自己的情绪,从而有效的引导孩子,最终与孩子保持亲密的亲子关系。

1、只有你自己是一个情绪平和的妈妈,孩子才会是那个少发脾气的孩子

孩子是父母乃至整个家庭的一面镜子,我们整个家庭的全貌可在孩子身上看到。如果你发现孩子易怒、爱发脾气、不能等待.........也许是时候回转头来审视我们自身了。

孩子的情绪与父母休戚相关,就算是刚出生婴儿也不例外。有研究表明,即使是很小的婴儿也有情感,在他们刚出生时,婴儿就会表现出好奇、痛苦、厌恶和满足。到2个月大时,婴儿开始展露出社会性微笑,这通常发生在与看护者的互动之间,此时看护者很可能对婴儿的积极反应感到欣喜,会报以微笑并继续做着令婴儿 愉悦的事情,到婴儿2-7个月大时会出现其他基本情绪,如愤怒、悲伤、快乐、惊讶和恐惧(Lavellli&Fogel,20052005; Malatesta$Haviland,1982)。

我们可以理解的是,婴儿与看护者之间的互动当然能显著影响到婴儿物情绪发展。这让我想到我自身的一段经历。我家老大在出生后前几个月的表现让我至今回想起来仍如噩梦一般,留在我记忆里的是母亲深夜抱着孩子紧锁眉头的样子,老公当年的无暇顾及的局面,而我,则是一个焦虑而不自知的妈妈,大人们个个都在忙着自己的事情,无暇全心顾及这个刚刚出生的婴儿,这便是老大出生后的家庭环境——一个不安全、没有足够接纳的初生环境。 那时的老大经常哭闹、焦躁的、没有安全感。

如今的儿子,性格变得不那么急躁,也正是在我养育他的过程中先把自己变成那个随和的、可以把控自己情绪的妈妈,孩子才会变成你希望变成的那个不随便发脾气、可以学着处理情绪的孩子,很难却非常必要。同时,我作为儿子的主要养育者,渐渐清晰了自己的角色与责任,想要的生活与快乐,变得独立并豁达,在这九年中和儿子相互陪伴,一起成长;儿子也已经成长为一个情绪平和,通情达理、阳光自信的少年。

因此,作为父母,我们要认识到,即便是刚出生的婴儿,也能准确的感知周遭的环境,身边养育者的情绪,温和或焦躁,接纳或淡漠,养育者自身的情绪对孩子影响的重要性需要为人父母者去了解并重视。

2、接纳“坏”情绪,你才可以觉察并处理好它

面对孩子,我是这样做的,其中,“接纳”便是关键词,换言之,就是以平常心来对待我们的各种情绪,尤其是“坏”情绪。这几年,我和孩子一起学习如何处理“坏”情绪,我告诉他,“坏”情绪和我们快乐的心情一样,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情绪,就如笑和哭,黑和白,没有哪个不好,所以“好”与“坏”要加上引号,因为那是你给它贴上的标签。也如我们不能简单的把班上某些同学叫坏学生,有的学生叫好学生,把一部分人称为好人,另一部分人则称为坏人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并不是用简单的“好”与“坏”可以形容,这个世界上的很多事物,都是相互对立的:通过正来体现反,通过黑来体现白,通过悲伤来体现快乐......缺少了哪一个都不行。所以,对于“坏”的东西,我们需要做到的便是接受它的存在,事物本身本就没有绝对的好与坏。

回到情绪这件事情上来,当你认为的“坏”情绪来了的时候,可以试着不要急着赶它走,告诉自己:它是我的情绪,不是别人的。其实它就像个调皮的小孩儿要来你的心里串门一样,不妨大方让它在我这里呆一会儿,勇敢地面对它,真诚的接纳它,而不是害怕地赶走它。你会发现,当你安静的面对它而什么都不做的时候,它真的只会呆一会儿就走了,它走了,你的心就平静了。

当然,除此之外,我从来都不会对孩子说:你是个脾气很差的孩子。一个从小就被父母定义为脾气不好,给孩子“你不够好”的暗示,孩子将会终其一生去聚焦于自己的“不好”,为之追寻多年。孩子的发展是动态的,所以,因孩子一时的表现而给孩子贴上终生的坏标签是非常致命糟糕的教育方式。这一点,在我多年的咨询案例中,可以得到非常充分的佐证,许多来访者的不自信,或者对自己认知上的偏差,往往都是从父母那里得到,父母这面镜子,对于孩子的重要性怎么表达都不会过分。

多年后,我的第二个孩子出生,此时的我已经获得足够的成长。在这十年间,我接触了大量的咨询案例,这增长了我的专业水平,同时对自己的养育也有很多的警示与提醒;其次,我学会了如何处理婚姻关系,如何给到孩子们一个好的养育环境;第三方面,通过近两年的咨询师个人体验,我的情绪不仅得到了极大的疏缓,重要的是学会了察觉并处理自己的情绪。所以,父母的成长将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养育。在我家老二出生后,远没有当初第一个孩子出生时的忙乱,大人的情绪平和了,孩子便会面临一个温和的、抱持的环境,孩子,便会成为那个我们期望的温和的孩子,当然这里讨论的是后天的环境,孩子天生的素养并不在此文讨论范围内。

所以,不管是情绪,还是平时的习惯也好,都需要从父母自身做起,这至少是解决大多数育儿问题的出发点与答案。许多看起来要把功夫用到孩子身上的妈妈们必做的“功课”,其实都需要我们先做好自己这一部分,要先历练自己。

以上便是我作为一名从事儿童教育的心理咨询师,和一位亲身经历了孩子养育全过程的妈妈,对于如何看待与处理情绪,并将之用于引导孩子教育这一方面的思考,旨在帮助我们的孩子健康成长,提高亲子关系质量,但愿对读者能有所启发,便十分欣慰了。

☆我是蒋敏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我在武汉

☆我擅长以下领域

大学生心理健康、亲子教育、婚姻关系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