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情绪说是

对于情绪,我们不必要去掩饰或是控制,它就像是一个身心灵的预报员,告诉我们,你的身心灵出了点状况,现在你需要调整。不良情绪来袭时,提醒我们要做一些情绪调整了。所以,被压抑下的情绪,在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波澜不惊,但是内里面却已经在翻江倒海了。因此,对身心灵来说,压抑是一种自我毁灭的方式,这种毁灭会让情绪走向崩溃的边缘。

老资料网yuxi心理咨询专家 李红艳

任何我们拒绝的,其实都在把它变得重要,并赋予它支配我们的力量。

我们允许情绪来去自如,像微风般掠过,似白云般飘过。对于情绪,我们不必要去掩饰或是控制,它就像是一个身心灵的预报员,告诉我们,你的身心灵出了点状况,现在你需要调整。就像是天上出现了乌云,提醒我们今天可能会下雨,需要提前带好雨伞或雨衣。不良情绪来袭时,提醒我们要做一些情绪调整了。

人们处理不良情绪通常有两种方式——压抑或发泄。压抑,意味着不允许它释放,那么它就会像一个充满了氢的气球,来不得半点的挤压或高温,挤压会破裂,高温会爆炸。所以,被压抑下的情绪,在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波澜不惊,但是内里面却已经在翻江倒海了。因此,对身心灵来说,压抑是一种自我毁灭的方式,这种毁灭会让情绪走向崩溃的边缘。而如果我们借由情绪向无关的弱者肆意发泄,发泄完之后,内心仍然是布满了空洞和虚无;对弱者造成的伤害,又会导致自己抑制不住的内疚,从而加重不良情绪体验。

对情绪说是。

首先,承认情绪就在那里,我念或者不念它,它都在那里。这个情绪是我的,我对我的情绪负责,我注视它,但不被它抓住。我允许它来去如风,因为它是我的一个朋友。因此,喜悦时,情绪陪我一起欢笑;悲伤时,情绪陪我一起度过。

然后,把注意力转移到对自己身体的感觉和感受上,去觉察情绪正在身体的哪个部位,不要回避或压抑它,不要试图控制它,只是去感觉内在的翻腾或颤抖。深呼吸,无论感觉到什么,都允许它在那里。

接下来,需要我们通过做一些耗费精力的事来把压力力比多用光,比如跑步、快走、做家务………..或者,我们可以允许它以自然的方式表达出来,比如:恐惧时,它需要颤抖………..生气时,它需要呐喊尖叫………..当情绪被允许做了它要做的事,自然会逐渐平息下来。

最后,安静地躺着,闭上双眼,开始冥想。在这个时点上,是我们认识自己极佳的机会。此时,我们可以问自己:是什么激起了我的情绪?会有什么最糟糕的情况发生?我害怕的究竟是什么?是什么信念或想法引发了我的强烈情绪?

勇敢地去看内在,找到情绪的根源,当无意识的内容被看见后,它就不再是一个威胁。当我们能够觉知,它就失去了凌驾于我们之上的力量。我们在认可自己发现的事实之后,体内就会产生一种放松愉悦的感觉,因为我们绝大多数的信念只是无意识里内在小孩的陈旧恐惧而已。

在回忆过去时,也许会有千万种感受涌上你的心头,哀悼可能就是其中之一。哀悼是完结悲剧的终结力量,哀悼,意味着完整的体验了生命中该有的情绪。举个例子来说,一个小女孩,母亲去逝了,她体验到了一个完整的哀悼,可以尽情的泪流满面,可以尽情的嚎陶大哭,那么她的哀悼情绪体验是完整的,她可以从完整的哀悼体验中获得力量,今后在人生中能够感受到人生的意义感,并且可以幸福和快乐。

遗憾的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机会为他们的丧失进行悼念,完成有效的哀伤过程,使他们的丧失得以修通。比如一个小孩,在他3岁的时候妈妈去世,他可能没有机会跟随其他的亲人去参加悼念仪式,也可能觉得他小,还不太懂事,甚至骗他妈妈是出远门了。没有人给他自己尝试进行哀悼的过程,内疚感、回避等情感与行为,可能会一直伴随着他,成为未解决的悲伤的症状。在以后的人生过程中,他感受不到真正内心的快乐。

成年子女可能会为失落的童年而哀悼,因为他们从小就被当作是一个小大人,有时候还要承担起照顾父母的责任。充当父母角色的子女,不得不快快长大,他们跳过了快乐玩耍、充满自由与好奇心的童年。

成年子女们也会哀悼那个失落的假自我,哀悼他们为了抓住父母的爱而戴上的一幅幅假面具。一段时间之类后,面具几乎变得不可分辨了,即使是戴着面具的孩子本人也几乎忘记了面具的存在。

成年子女可能会哀悼那个并不存在的理想化父母。尽管他们可能认为自己与父母有着亲密的关系,但他们会忽然意识到,这是因为戴着假面具,把父母的需求摆在最前面,并且否认自己的需求。

哀悼过后,我们会意识到。你在童年时所受到的不公平待遇并不是你的错,并不是因为你很坏,而是因为你的父亲或是母亲在育儿过程中的种种差错。过去的伤痛和伤害,不是你的错,你毋须为此负任何责任。

接下来,你需要列一个情绪管理清单:

适度休息,不要太多也不要太少。如果你很难入眠,去找一个睡眠专家看看;听催眠音乐入眠也是一个不错的想法;在睡前按摩脚底板也是可以的。睡眠过多则会使人反应迟钝,头脑不清醒。

照顾好自己,采取预防措施来治疗你可能患有的疾病。

锻炼,根据自己的需要为自己设定切实可行的锻炼计划。比如登山、慢跑、跳广场舞。另外,可以购买一些家用体育器材,边看电视的时候,就可以边锻炼。

少喝酒,少喝咖啡,远离大麻、可卡因——只在医师的指导下服用处方药。

多做有助于建立自信的事情,不论那事情是多么微不足道。

不要离群索居,定期拜访朋友,或者给朋友打电话。

列一张单子,写出让你感觉快乐、值得欣赏的事情,并尽量每天做至少一件。

任何真切而纯粹的情绪、感受和体验都是大自然的馈赠。假若你学会敏锐捕捉并坦然接受它们,那么你就会获得不可思议的成长。

☆我是李红艳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我在玉溪

☆我擅长以下领域

情绪压力、亲子教育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