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异家庭孩子的教育问题

一个十四岁的女孩唐丽莎在她十岁时父母离异,三个月后她被查出得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外婆也常常来看丽莎,两个老太太常常发生冲突。我们都能看出,奶奶在唐丽莎面前肯定说过很多很多她妈妈的坏话。”调查同时反映这些家庭孩子心理不正常的占了73.58%。

老资料网handan心理咨询专家 郝玉梅

暑假期间看了一期心理访谈《放过那个布娃娃》,感触颇深。一个十四岁的女孩唐丽莎在她十岁时父母离异,三个月后她被查出得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丽莎从小由姥姥姥爷带大,父母离婚后被判给了爸爸,刚离婚那三个月还在姥姥姥爷家里住,但是查出得这种病后,丽莎就住到了爷爷奶奶家,姥姥姥爷想接过去住一段时间也不敢,因为如果接丽莎,就要写保证书,保证如果丽莎在姥姥姥爷那里发生什么意外的话,姥姥姥爷要负全责。妈妈也很少去医院看她,因为奶奶不让妈妈去,并且见了就指责妈妈。据丽莎的主治大夫说:“丽莎住院时她的奶奶在病房不停地对每个人说,她的亲妈再婚了,有个妹妹跟她住在一起。没有见过这种女人嘛,自己的女儿不管,每天中午风雨无阻地给这个妹妹送饭,都不给唐丽莎带一口,满病房都知道这事。”“外婆也常常来看丽莎,两个老太太常常发生冲突。我们都能看出,奶奶在唐丽莎面前肯定说过很多很多她妈妈的坏话。”

在奶奶家,丽莎不敢轻易给妈妈打电话,因为她感觉到爷爷奶奶好像不喜欢她和妈妈有太多的接触,因为她的妈妈只要一打电话过来,他们就会问这问那问个不停。丽莎说:“有一次我妈妈打电话给我,打完了之后他们就问我,问我给妈妈说了些什么,问了很多,一直问到底的那种。”她觉得自己给妈妈打电话爷爷奶奶可能会不高兴,就不打。在这个家里,“妈妈”是一个特别敏感的字眼,每次提起时,她都要非常小心翼翼,但爷爷奶奶每天却不知要提起多少次,随便一件事,奶奶都要扯到妈妈。采访现场奶奶不停地在丽莎面前说丽莎妈妈的不好,爷爷说话少,说的时候也说丽莎妈妈的不好。他们说这些的时候丽莎一直低着头,不说话。在家里,每次在奶奶滔滔不绝地埋怨妈妈时,丽莎总是忍不住跑开。爷爷奶奶不知道,他们对妈妈的每一句指责,就像一枚枚钉子,颗颗扎在丽莎的心上。丽莎的主治大夫说,去年十二月份那段时间,丽莎的各项身体指标都恢复良好,就在大夫在忙着为他安排各项出院事宜时,丽莎却突然出现了意识障碍,连1加1等于几都不知道了。经过了解大夫得知,丽莎的昏迷只是源于同病房里临床小女孩的一句话,那个小女孩也是父母离婚的,也是被判给爸爸的,也同样是这个亲妈一分钱不出,但是这个亲妈走了三天,又回来了,后来这个小女孩就在唐丽莎面前说:“你看我妈都回来了,我妈还是要我的。结果当天晚上唐丽莎就在病房里胡言乱语,重度昏迷了。我问他是不是做了什么噩梦,他说是,她说他梦见有人推他,有人抓他,有魔鬼,”从那之后主治大夫就认定,丽莎心病不除,身难治愈。

从上面的叙述,我们不难看出,丽莎的成长是一个撕裂的成长,她的内心深处孤独的不得了,外公外婆一直在带她,但是是断裂的,是身心都断了。她生病后姥姥姥爷把她送给爷爷奶奶,可是爷爷奶奶只接住她的身体,接不住她的心。

一、在这个家庭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离婚前没有和孩子商量好。唐丽莎说:“当时不知道怎么回事,爸爸妈妈突然就离婚了。”三年了,他想起来还是那么伤心,当时的事情对孩子来说就是突然天就塌了,很难接受。在离婚的人群中,有不少这样的家长,他们认为离婚是大人的事,与孩子关系不大,不用和孩子商量,然而,这种想法导致的结果恰恰是忽视了孩子的感觉,给孩子造成很大的伤害。孩子易表现为抑郁寡欢、心事重重,容易激怒,与同龄孩子关系紧张,甚至自暴自弃,产生心理问题和行为的偏差。

2、爷爷奶奶不应该埋怨指责妈妈。丽莎的爷爷奶奶不停地在指责埋怨丽莎的妈妈,他们对妈妈的每一句指责,就像一枚枚钉子,密密地扎在丽莎的心上,对丽莎造成了很大的伤害。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情况,夫妻不和离异了,心里不痛快,所以不断地在孩子面前说对方的坏话,有的更过分(好多是妈妈),他们不但说对方的坏话,还要求孩子和自己有共鸣,也和自己一样对对方(那个负心汉)产生恨意,如果孩子没有这样做,就会委屈伤心抱怨等等。其实在孩子的心理对方(那个负心汉)并不一定就那么坏,但是因为身边的家长(一般是妈妈,也有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等)不断地诋毁对方,并且要求孩子也和他们一致,也觉得对方很坏,很不好,所以孩子会很痛苦,就会有一些分裂。

正确的做法是在孩子面前,要维护另一方的形象,毕竟另一方也是孩子的重要亲人。在离异家庭中,仅有对孩子的物质关心是不够的,还要关心孩子人格的发展,尤其要注意孩子心灵的成长。父母离异很容易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这种阴影严重的会对他们的一生产生影响。夫妻离异这件事情本身已经对孩子造成了伤害,请不要再在孩子的伤口上撒盐!

3、孩子虽然判给了父亲,妈妈也应该尽到自己的义务,负起自己的责任。丽莎的爸爸妈妈虽然离婚了,妈妈也应该负起自己的责任,妈妈在孩子的心目中的位置是无法替代的。也许在离婚这件事情上妈妈是个受害者,她有很多的委屈和愤怒,再加上奶奶不断地指责妈妈,妈妈也有很多苦楚,但是不管大人有多大的委屈和痛苦,(我们可以想象妈妈有很多的难处)都应该好好爱这个孩子,都应该给孩子应有的关爱,这是一个母亲的责任。

4、不应把孩子留给有爷爷奶奶。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情况,父母离异后,孩子跟了一方,这一方由于工作忙,很少顾及孩子,有的干脆把孩子往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那里一丢,就不闻不问了,只是定期寄点钱回来,供孩子吃、穿、用,认为这就代表自己对孩子的关心和爱,错,这不能代替父母的陪伴和,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的陪伴非常重要。别的人无可替代的。

二、离异家庭父母的正确做法: 随着我国离婚率的不断升高,越来越多的家庭加入了单亲家庭的行列,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摆在了我们的面前:如何使这些单亲家庭的孩子拥有—个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这对于尚未从离异的阴影中走出来的父母来说更是个难题。 一项对541户离异家庭的调查显示:有61.42%的父母离异后产生了忧郁消沉、自卑沮丧、烦躁易怒等心理失衡现象,父母的这种心态必然会对孩子产生不良的、消极的影响。调查同时反映这些家庭孩子心理不正常的占了73.58%。这些不正常的心理现象主要表现为喜欢孤独、闷闷不乐、烦躁、易怒、冷漠、自卑、逆反心理等等。这种单亲家庭父母与子女不正常的心态相互影响,极容易造成家庭缺少温暖、孩子心理紊乱、人格特征异常、无心向学、不求上进,从而出现与他人、与社会不相适应的心理品质,严重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 同时,离异的父母必须克服两种恶性心理,一种是将孩子的发展当作自己生活的核心内容与精神支柱,过分地要求孩子出人头地,希望通过孩子的功成名就来为自己不幸的婚姻“争一口”。另一种是消极悲观,对孩子的一切放任不管,只是无限制地满足孩子的一切物质要求,试图以此来弥补单亲家庭给孩子造成的关爱不足。这两种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发展极为不利。另外,调查还反映,有13.8%的父母认为离婚面子上不好看,他们不让孩子告诉学校老师和同学,自己也拒绝同学校保持正常联系。其实,恰恰是这种家庭的孩子最需学校的配合加以教育,因为离异的父母一人身兼两职,时间少、精力跟不上、经济困难等因素使他们教育孩子时力不从心,这时学校的配合、老师的帮助会使孩子更加健康地成长。离婚是不幸的,而不能从这种不幸中解脱才是最大的不幸。作为单亲家庭的父母们应加强自身修养,以身作则,同时以健康的心理、人格的力量和社会道德规范帮助孩子树立自主、自信、自尊、坚韧、正直、豁达的健全人格。      

那么怎样教育父母离异的孩子呢?

 

父母的离异对于孩子来说是非常不幸的,他们的心灵会受到深重的打击。由于情绪受到严重扰乱,孩子会表现出爱发脾气或烦躁不安;也有的灰心丧气,孤独自卑;有的终日呆在家中怕见人,有的不愿呆在家里或出门后不愿意回家。家庭环境的突然改变,孩子将会在相当一段时间内适应不过来。怎样关心、教育这类孩子,使之能够较正常地成长,也就成为单亲成人的主要课题。   

父母离异的孩子怎样教育,以下几点可供参考:

首先,作为抚育子女一方的父亲或母亲,本身要从离异的事件中走出来,认真安排新的生活,稳定自己的情绪,振作精神,要用更多的时间考虑如何肩负教养子女的重任,端正对孩子的看法:   

1、孩子虽不幸但不是“可怜虫”。 2、孩子是无辜的,不应视作“累赘”,或视作怨恨对方的“出气筒”。 3、孩子是家庭的成员,也是社会中的一员,培育孩子是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不可作为“私有财物”,而任意处置。    

其次,对孩子由于父母离异而产生的情绪上的波动要给予理解。单亲应在生活上尤其在孩子的心灵上备加体贴和关心,尽可能地抽出时间和孩子相处,交流感情,让孩子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要对孩子遇到的困难和烦恼表示理解,帮助解决,鼓励孩子面对现实,勇敢对待,尽量弥补孩子缺少的父爱或母爱,让孩子的心灵得到安慰。

第三,切忌溺爱。不要因为孩子心灵上受到创伤就百般袒护溺爱。有的单亲自认为用这种形式可以得到孩子的谅解或减轻自己的负疚感,殊不知,这样将会使孩子骄横任性,使其个性得不到正常的发展。

第四,鼓励孩子多与同伴交往。为孩子创造机会,把小伙伴请进家门或让孩子投入到群体中去,更多地参加集体活动,享受与正常儿童共有的快乐。

第五,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让孩子参加各种活动,培养积极向上的情绪和活泼开朗的性格,以淡化父母离异给孩子造成的创伤。

最后,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应该允许自己的孩子和离异的父(母)及其家庭亲属交往。 最好不要硬性中断亲人之间的关系,因为孩子毕竟是双方和谐时相处的结晶,双方都应负有教养孩子的义务。带孩子的一方,承担了教育孩子的主要责任,如孩子跟着母亲,那么主要就是母亲教育孩子,但母亲就是再优秀,她也取代不了孩子父亲的角色;同样,孩子跟着父亲,父亲也不能代替母亲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合适的时候,也要让孩子与父母另一方生活一段时候,让孩子体验父母亲情,这对孩子人格发展和完美十分重要。共同关心孩子的成长,总比单亲抚育好。     那么,离异父母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从离异的事件中走出来,然后科学地教育孩子呢? 注意的几点。 一、不要把自己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有人离婚后,为了孩子没有再婚,所以把自己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让孩子学习、生活、身体什么都不能有问题。不允许有一点点不完美。结果由于对孩子要求太高,孩子感到压力很大,到了一定时候,孩子就会产生情绪爆炸,这时候的孩子就会出现心理问题。所以,父(母)亲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在子女的教育问题上,要因人而异,自己也要有人生的目标,不要把目标全部寄托在孩子身上。这样,一旦孩子的教育出了问题,你自己就找不到目标了,就会茫然不知所措。 二、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说地方的坏话。离异后,父母一方当着孩子的面,总喜欢无情地痛斥另一方。如“你爸爸是一个没本事的男人”,“你爸爸心花得很,以后不要跟你爸爸学坏了”,“你妈妈跟别人跑了,是个坏女人”,“你妈妈是个不三不四的女人”,等等,父母一方与其在痛斥另一方,倒不如说在伤害孩子。孩子心灵的完美,和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双方的形象作用,父母双方的爱对孩子来说是非常必要的,缺一不可的。即使夫妻再有仇恨,也不要当作孩子的面发泄出来。 三、不要把孩子“绑”在自己身上。夫妻之间虽然离了婚,虽然解除了法律意义上的依存关系,但父母与孩子的亲子关系永远不会因为离婚而改变。有人离婚后,禁止孩子与前配偶及其亲戚之间的来往,逼迫孩子不认这些亲戚,以发泄自己对对方的不满,这都是不可取的。抚养孩子的一方不让另一方探视孩子,为了探视孩子,双方互相对骂、互相诋毁,这给孩子心灵造成极大的伤害。孩子小小年纪就仇恨满腹,长大以后不是埋怨抚养的一方对自己不好,就是埋怨不探视的一方没有管过自己,对自己所有的不如意都归因于父母,从而忽视了自己的责任。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缺乏爱心、同情心和责任感,认为别人为他干什么都是应该的,都是别人欠他的。所以,离婚后的双方都要为孩子的人格完善给予更多的关心。孩子是无辜的,离婚后的父母更应该给他们更多的爱,更多的关怀,不要让孩子因离婚而受到伤害,即使有一方再婚,也应该定期探视孩子,给孩子完整的爱。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还应该和对方交换意见,制订一定的计划,两人同时参与孩子的教育。孩子不是私人物品,不是一个人的,所以要共同努力教育好孩子。 四、不要把孩子“扔”在别人身边。有人离婚后,为了自己再婚,把孩子扔给父母,不管不问,还有的干脆就不要孩子了。这样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感觉自己是被父母遗弃、抛弃的,人格形成过程中,产生自卑、怨恨、缺乏信心,进而悲观失望、悲观厌世、情绪低落、敌视社会,稍有不如意就心恢意冷,在众人面前不敢说话等人格特点。父母在离婚前,就应该考虑好孩子的抚养问题,在离婚后这些问题就应该按照计划去执行,而不是去推卸责任。至于谁抚养孩子,这要根据夫妻双方的具体情况,包括家庭经济收入、个人的工作情况、家庭环境等等来决定。总之,不管谁带孩子,都不要把孩子扔在别人身边。 五、不要过分地“溺爱”孩子。离婚的家庭中,带孩子的一方总有一种负罪感,认为孩子缺少了另一半的爱。在日常生活中,以最大的努力去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只有给予和爱,没有对孩子的严格要求,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没有爱心,不关心别人,只会索取,不谈回报,没有社会责任感。不带孩子的另一方,由于长时间不见孩子,见一次孩子,觉得有说不完的话、诉不完的情,还要带许多许多好吃的好喝的给孩子,甚至无原则的给钱。因为父(母)想用这些来弥补平时的不关心,或弥补长时间亲子分离的痛苦.这样孩子反而会产生依赖,甚至出现逆反心理等。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父母都要遵守一个“适度”的基本原则,明确什么是孩子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对孩子的要求,合理的要求父母可以满足他,不合理的要求父母的绝对不能去做,这样,才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六、不要把气“撒”在孩子身上。有人离婚后稍有不顺心,就拿孩子出气。孩子过去是爱的结晶,现在成了出气筒,成了对方的化身,搞得孩子不明不白、无所适从。不但如此,还把自己的不幸福归咎于对方,在孩子面前说对方的坏话、宣泄自己的情绪,仿佛这样自己就舒服了。久而久之,孩子遇事也会找个“替罪羊”出气,这样孩子的人格形成就有了问题,有的孩子渐渐变得心眼小,没有肚量,遇事不冷静,常在外面打架,惹是生非,甚至偷盗等。作为单身家长,自己要想办法排除烦恼,当你情绪不好的时候不要和孩子交谈,当你和对方产生分歧的时候,最好不要当着孩子的面生气和吵架,应该展示给孩子人生积极的一面和阳光的一面。所以单亲家庭的父母千万不能把本应限制在夫妻之间的怨恨和愤怒扩散到孩子头上,要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最好要告诉孩子:爸爸妈妈虽然分开了,但依然爱着你,今后无论是谁和你生活在一起,都不意味着另一方不要你了。父母应当多挤时间和孩子在一起,交流思想,        总之,家庭里的每一个人都应该随时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关心这个离异的孩子,给她足够的温暖和爱,尽最大努力减少离婚对孩子的伤害,让孩子将康地成长。

☆我是郝玉梅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我在邯郸

我擅长以下领域

亲子关系,青少年心理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