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幸福,也需要勇气

在意识层面,几乎每个人都会说,我们想要和幸福的感觉待在一起,幸福来之不易,需要珍惜。可很多时候,感受幸福却并非易事,因为这需要相对健康稳定的人格作为支撑。如果没有,感受幸福就和承受痛苦一样,都需要足够的勇气。从这个角度看,感受幸福,首先要了解过去,理解自己,突破过去生活对自己的限定。

老资料网jinhua心理咨询专家 王薇

幸福是什么?在我的理解中,它是一种感觉,是一种称心如意的生活状态。在意识层面,几乎每个人都会说,我们想要和幸福的感觉待在一起,幸福来之不易,需要珍惜。可很多时候,感受幸福却并非易事,因为这需要相对健康稳定的人格作为支撑。如果没有,感受幸福就和承受痛苦一样,都需要足够的勇气。

【一个故事】

 

一位中年男性A,成长在义乌一户普通的农村家庭。但不普通的是,他的父亲当年因家境贫寒做了上门女婿,在此后几十年的生活中,他的父亲承受了很多来自妻子家族以及邻居们的贬低和歧视。经济的窘迫、人际关系上的卑微感以及自身个性的一些原因,让这位男性的父亲和母亲变得非常节俭,且在人际关系中相对封闭。通过打拼,他们从务农到经商,经济上稍有积蓄,从此衣食无忧,但过度节俭的习惯却一直保留了下来。

在A的成长过程中,父母除了供给他吃穿之外,主要做了以下三件事:1.教导他一定要听话,顺从。2.不断地强调自己曾经的苦日子,以及现在在经济上如何节约,以撑起这个家;3.不断地对A说当年如何被欺负,所以“你要争气”,否则“要被别人欺”。

A是一个孝顺懂事的孩子,他深深地把父母的教导记在心里。上大学期间,他早餐舍不得吃包子,顿顿都是白粥配馒头。他舍不得买衣服。他也舍不得谈恋爱,因为谈恋爱需要花钱。而事实上,此时他的父母收入早已达到小康水平。

A是一个努力上进的孩子。上学时,学业不需要父母督促。上班后,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只是在人际关系中,他似乎是一个自信缺乏、做事被动以及情感隔离的人,事事顺从别人,生怕违背了别人就会有巨大的惩罚。

A有一段婚姻,并且有一个可爱的孩子。这几年,A和妻子辛苦工作,用心沟通,小日子似乎越来越好,夫妻感情也日益顺畅,整个家庭都在朝着独立、幸福、和谐的路上迈进。可奇怪的是,近段时间他们之间的冲突却频繁了起来。

冲突之一:两周前,A的妻子在午餐时间由衷地赞美了丈夫说的一句话,说他“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同时也表达了内心对丈夫的情感。A一开始很高兴,但随即在另一件小事上莫名陷入了“大脑一片空白”的状态,并对妻子产生了“处在两个世界”的一种隔离感。在觉察到妻子因为他的隔离而不高兴之后,他又想象着妻子接下来会如何生气,如何发脾气,如何惩罚他,而他会如何无助。果然,当天下午,他“梦想成真”了,想象的一幕幕都如期上演。

冲突之二:又过了几天,A和妻子一起回老家看望父母,闲话家常。回来后,妻子心情不错,在厨房揉面、剁肉准备第二天早餐做东河肉饼。这是第一次尝试做东河肉饼,本来是一件开心事,可不知为什么,A看着妻子忙碌的身影,内心莫名升起一股“不赞同”、“无力”的情绪,仿佛在看一场和他无关的电影,妻子的进进出出、厨房飘出来的香气都和他无关,他把自己和这个开心的环境隔离开来。然后,通过一些其他方面的一些不配合,他又想象着自己的无助感,想象着妻子第二天会如何生气,想象着自己是砧板上待宰的鱼肉,等等。最后,他的想象也都“梦想成真”了。在聆听妻子对他的咆哮时,他在一个瞬间感受到了某种快意,仿佛这才是他熟悉的味道,让他心安。

【点滴思考】

从表面上看,我们似乎都能理解A的父母这样教育孩子的原因。比如,要孩子听话,这是大多数家长的教育方式,可以更好地管理孩子;强调经济上的节俭和艰苦,是为了让他不忘本;强调“你要争气”,是希望儿子有出息,为家庭争光。

理解归理解。这样的教育方式是否真正有利于孩子的成长,我们也暂时放在一边不加讨论。因为对孩子来说,父母“是什么样的人”、“活在什么样的状态”比他们具体怎么做、使用什么方式教育孩子要重要得多。

在A的内在世界里,有两个非常重要的价值观念:1.父母这辈子很苦,没钱的时候苦,现在不缺钱了还是舍不得花钱,还是苦,这种苦和他们为子女考虑有关,所以他内疚,所以他要陪着父母一起吃苦。2.父母除了经济上苦,内心也苦,当年受亲戚邻居的欺负,内心充满屈辱感,如今自己只是普通上班族,没能达到父母要自己“争气”的期望,没能让他们扬眉吐气,所以这种内心的苦也和自己有关,所以也要陪着父母一起吃苦。如果不这样,他就觉得自己大不孝,觉得自己背叛父母,深深的内疚和自责就会把他压得喘不过气。

除了陪着父母一起吃苦以尽孝道之外,A还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对父母言听计从,稍微有不同的意见需要表达,他就会十分紧张,紧张到口吃的地步。这是对父母的保护。并且,不仅在表达不同意见时如此保护父母,在生活、工作的其他方面,他也在时时刻刻保护着父母,最明显的就是——终日忙忙碌碌,勤勤恳恳,但事业始终没有什么进展。因为如果他真的成功了,他就超越了辛劳一生、没有地位的上门女婿父亲。为了保护父亲的权威和作为一个男人的尊严,他甘愿让自己永远“仰视”父亲,而不去超越他。

A是我的一个好友。在他的故事里,我有一种深深的被触动感。人生真的很奇妙,它给我们无限创造生活的可能,同时又像魔咒一样限定着人们的一些重要体验和经历,这就是精神分析所说的强迫性重复。

曾奇峰老师说,每个人所熟悉和能够适应的情感浓度是不一样的,这种情感浓度在小时候被限定,长大以后,我们也会去寻找类似的情感浓度。所以,如果在童年生活中,你所体验到的情感幸福浓度是20%,那么长大以后当你体验到了80%的情感幸福浓度,你会不知所措,你的潜意识会自动捣鬼,试图把浓度调整为你所熟悉的20%。

从这个角度看,感受幸福,首先要了解过去,理解自己,突破过去生活对自己的限定。这是我认为的,人生中最大的勇气之一。

☆我是王薇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我在金华

我擅长以下领域

亲子关系,婚恋情感,人际关系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