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被误解的睡眠

今天,3月21日,是由国际精神卫生和神经科学基金会在2001年发起,并在2003年由中国睡眠研究会正式引入中国的第十七个世界睡眠日。此项活动旨在唤起全民对睡眠重要性的认识,引起人们对睡眠睡眠质量的关注。世卫组织调查,27%的人有睡眠问题。

老资料网zibo心理咨询专家 高洪奎

今天,3月21日,是由国际精神卫生和神经科学基金会在2001年发起,并在2003年由中国睡眠研究会正式引入中国的第十七个世界睡眠日。此项活动旨在唤起全民对睡眠重要性的认识,引起人们对睡眠睡眠质量的关注。所以,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来谈谈科学认识睡眠、科学对待失眠、消除失眠的问题。

人类对健康的认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和进步的。1989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的定义作了新的修订:“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在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提出了十条细则,其中前四条为心理健康的内容,后六条则为生理健康的内容。这显示出心理健康是健康的第一基石已经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公认。进入21世纪,人们的健康意识空前提高,“拥有健康才能有一切”的新理念深入人心。健康心理学对健康的认识则更加动态、科学和完善,认为人是“疾病和健康的统一体:一端是死亡,另一端是理想化的完好健康状态。健康指的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指没有损伤和疾病。在此统一体的右侧,健康占有优势地位,而另一侧,疾病和损伤占有优势地位。”

健康的心理、均衡的饮食、充足的睡眠和适当的运动,日渐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四大健康基石,而健康的心理则是重要、最根本的。这还不为广大民众所熟知和接受,需要大力普及宣传,也希望您看完本文能随手转发,以帮助更多的人及早走上科学健康的道路。

人的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五天不睡眠人就会死去,失眠的人饱尝痛苦、倍受折磨,可见睡眠是人的生理的必然需求。睡眠的重要性每一个人都深有体会,对于失眠者来说,则更是刻骨铭心。世卫组织调查,27%的人有睡眠问题。据中国6城市的市场调研显示,成年人一年内的失眠患病率高达57%。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与赛诺菲-安万特合作的“各科医师睡眠状况调查”得出结果,该调查对全国30家医院的1914名医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在2002年内有69.4%的医生存在睡眠障碍问题。虽然这与医生的职业也有很大关系,并不是中国民众睡眠情况的综合状况的反映,但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民众的睡眠状况不容乐观。

失眠,会让人感觉头疼、头晕、浑身难受、无力感、焦虑、烦燥、恐惧不安、紧张、情绪低落等等,苦不堪言。

失眠者有一些共同特征:使劲想睡觉却睡不着或者努力控制自己不胡思乱想却控制不住,然后害怕失眠、焦虑、烦燥,开始头疼、难受;半夜醒来长时间睡不着;躺下长时间睡不着或者早醒;不停的做梦,多梦;失眠是从某些比较重大的事件开始的;不知道为什么烦燥,突然开始失眠;换环境会失眠;失眠持续时间超过一周;吃安眠药也不管用,但不吃会更不行。

失眠的原因有两大类:

一是生理原因,又称病理性失眠,即失眠是由躯体某些部位或组织发生病变引起,是某些疾病的前兆。不过,事实上,这类失眠在统计学上占比很小,大约在百分之十五以下。

二是心理原因,又称心因性失眠,即失眠是由不合理信念和认知以及不健康的应对方式所引起。这也就是说,绝大多数人的失眠是一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必然结果。这类失眠要占到失眠总数的百分之八十五以上。换句话说,绝大多数人的失眠是是源于对失眠或者睡眠的错误认识!在这种错误认识指导下,失眠者养成了一种固定化的习惯性应对模式,或者生活中的不健康应对模式延伸到偶尔的失眠上,使失眠成了一种习惯。而习惯则是无法依靠药物来改变的,这也就是药物往往不能帮助失眠者摆脱失眠的根本原因。

病理性失眠当然需要去医院治疗。但是,不排除这类病理性失眠也是由于长期心因性失眠而引起的生理性病变。因此,不管是哪类失眠,心理治疗都不可忽视。而心因性失眠更是尤为重要,因为错误认知和不健康应对方式是导致失眠的两大祸根,而这都需要通过心理干预(心理治疗或心理咨询)来解决。

因此,失眠,第一解决方案是心理治疗或心理咨询,而非药物。去医院或者自己开始使用药物,是失眠者首先要改变的不健康应对方式。

☆我是高洪奎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我在淄博

☆我擅长以下领域

婚姻家庭、情绪压力、亲子关系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