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 我怎么知道你是谁?!

相信很多朋友都经历过很多这样的事,别人敲门时你问谁,对方的回答是:“我”,当然我们自己也经常不自主的这样做。我说“我”,对方没听清,继续问谁?这个逻辑说直白点,就是“你应该知道我是谁”。于是对方会很委屈,我勒个天,我怎么知道你想啥呢亲爱的?往深处讲,一是“自恋”状态,我就是世界的中心,我的想法你怎么能不知道呢?!

老资料网jinan心理咨询专家 高占民

 

相信很多朋友都经历过很多这样的事,别人敲门时你问谁,对方的回答是:“我”,当然我们自己也经常不自主的这样做。

这个“我”让我迷茫了好长时间,困惑死宝宝啦。

我问过一些外国的朋友,他们一般不这样回答,而是直接说名字。

有点意思……

我们来模拟推演一下:我在敲朋友的门,朋友问谁呀?我说“我”,对方没听清,继续问谁?我提高了嗓门说“我”!不经意间带出一句埋怨:连我的声音都听不出来吗?!

这个逻辑说直白点,就是“你应该知道我是谁”。如果你还没听出来,那你真是不够朋友。把自己回答不清晰的责任一下子推给了别人。

更有意思的是:开门的人打开一看是朋友你,也会挠挠头说,不好意思兄弟,还真没听出来,嘿嘿。也默默的接受了朋友你的谴责。

这一唱一和,还挺默契,默契到很多人觉察不到,默契到了中国人的集体潜意识里。事物一旦上升到公共层面,上升到文化层面,就值得推敲分析了。

还有类似的事情:别人打来电话,你一看是个陌生号码(因为朋友是用新号打过来的,而这个新号他也没给你说,你不知道),但对方一上来就跟你聊得不亦乐乎,熟人的感觉,而不自报姓名。你也觉得声音好熟悉,就是想不起来。关键是还不好意问是谁。他不说自己是谁,你还不好意思问。就这样,持续一段时间后,如果你猜出来了恍然大悟:奥,是XXX么?对方回答往往是:卧槽,你才听出来吗?贵人多忘事啊!而你心里想:你特么一直又没告诉我你是谁,还真把自己不当外人了。

窥一斑而知全豹,现在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夫妻吵架是因为那些鸡毛蒜皮的事了:你有需求,没有明白的表达出来,而是让我去猜(无意识的)。

出了问题,你还会巧妙的推卸责任,你连我有这想法都不知道吗?

于是对方会很委屈,我勒个天,我怎么知道你想啥呢亲爱的?

呜呜呜,我就说了吗?你不爱我!……

哭笑不得吧,类似的事情在我们身边时常发生,而我们都不太在意,任由问题持续上演,陷入强迫性重复而不自知。

表面上说,是我们中国人比较委婉,重情感。往深处讲,一是“自恋”状态,我就是世界的中心,我的想法你怎么能不知道呢?!一个是我们的“边界感”不清晰,容易相互侵犯。

对于这种“自恋”,讲个事例来说:两岁的宝宝把玩具藏起来了,然后给妈妈说你帮我拿出来,妈妈说我不知道在哪里啊,你藏起来的,孩子一脸茫然且很认真的说:我把它藏起来,你不知道吗?他以为,妈妈会有他的想法认知感受,这和敲门回答“我”是一个道理。

同时,有些地方的人讲话的确很暖心,不叫“我们”,更不叫“你们”,而是称“咱们”,哪

怕不认识的陌生人问路。作为一个生性敏感的人,其实我也很喜欢这种感觉。“咱们”嘛。

“咱们”这种称呼本来没有问题,问题在于你要分清它是表象的还是内在的,是真是假。说白了,有时候它是个烟雾弹(专业上叫心理防御),你别当真,一旦你当真了,真的“咱们”起来不分你我了,就出事了,容易侵犯别人的边界,或被侵犯。

依据敲门时回答“我”的人的内心潜在逻辑(他可能意识不到)继续推导:你连咱们自己的人都听不出来是谁,太不够意思了。然后你觉得对这哥们还有点愧疚呢,人家都没把咱当外人。于是以后你对他更贴心了,走的更近了,直到有一天发现并不是那么回事,他和你并没有他说的那么亲近。混沌中你有一种被耍的凄凉感。

潜在的互动原理就是:对方在给你不分你我的示好时,往往是虚假的卸下心理防御、打开自我边界,好像在说:咱俩谁跟谁啊,好着呢,过来吧兄弟。等你真的走过去,不小心越界了,他会还击。很多矛盾就是这么产生的。

小心脏都受凉感冒了…有木有…

怎么办?

搞清楚自己的内心真正需求是什么,谓之“觉察”;搞明白对方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谓之“洞察”。一个对内,一个对外,两个都“察”明了,问题自然就消除了。

☆我是高占民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我在济南

☆我擅长以下领域

婚姻情感、个人成长、亲子关系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