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拨(四)

沙盘需要做6次,每周一次,心灵的成长在现实中开始显现,这个说法是有理论的和现实案例的支撑的。一个疗程一般是12次,也就是12周的时间。课堂的点拨需要几次才能击发起呢?这个几率就变成50%了,当然在买的时刻还会有偶然因素影响。

老资料网lianyungang心理咨询专家 李培杰

沙盘需要做6次,每周一次,心灵的成长在现实中开始显现,这个说法是有理论的和现实案例的支撑的。一个疗程一般是12次,也就是12周的时间。

课堂的点拨需要几次才能击发起呢?我们从广告心理学里面的规律说起,如果一个消费者用心看一个广告9次,他需要买这类产品时,会考虑广告播的这档产品。这个几率就变成50%了,当然在买的时刻还会有偶然因素影响。

还有就是这个广告播出的时间他不是每次都看,这9次的连续性及间隔性对购买的决策作用都会有不同程度影响,如果每次间隔的时间过长,需要的次数肯定会更多。

用在课堂上,就可以这样推断,如果我们教师用心点拨某个学生9次,这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应该产生变化了,在学习这门功课的时候,其用心程度会提高。

这9次的点拨肯定也是在几十次或者更多的课堂内完成的,而教师的点拨水平和精准度也不统一,学生受到的启发程度也就不一样了。学生的理解力和领悟性也各不相同,更难能可贵的的是教师的坚持和用心。

因为9次只是个开始,状态改变的开始,后面的具体变化趋势,这些都没有具体数据的支持和研究了,需要后来者跟上了。

这是对1对1点拨而言,其实如果用勒温的“场能“理论,还能提高点拨的效率。

同样是一部电影,如果你自己一个人在家看,和在电影院看最大的区别是什么?你回答到,是氛围。

这个氛围就是“场”能了,这个区别有多大,我们学校以前搞了一个叫做“感恩父母”的活动,播放了一个关于“父亲母亲”的纪录片,这个片子大家可以想象得出,一定是煽情的,但全系的学生几百人一起看的,居然把这个片子看成了喜剧片,不是笑点的也变成了笑点,该小声笑的变成了大声笑。

学生处的领导最后有一个发言的,说不明白你们为什么没有感动,还笑的出来。我心里暗想,这笑并不是不感动啊!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人的感受性及表达度会在场能的作用下放大,你一个人在家看到可笑的镜头可能仅是个微笑,但在群体一起看的时候,这微笑就会变成大笑,你的心底会感觉到,这是个笑点,其他人也感觉到这是个笑点,于是同类在这一刻发出的感受是一致的,大家互相默认和支持了,达到“集体默契”,于是更加放松,表现度也就变大了。

放在学生学习中这是一样的,如果一个教师及时并准确的点拨了一个学生,并带领全班学生一起把肯定的感受传达给被点拨者,这个被点拨者由于做某道题而获得的这样的感受,会让他把这种成就感放大,继而这道题也会记得更牢,学习的兴趣也会更大。

我们教学中的展示是有的,但群体积极反馈是缺乏的。

既然谈到了团体氛围,就不得不谈谈欧文·亚隆的存在主义团体辅导在教学中的应用。请留意下篇。

☆我是李培杰

连云港心理咨询师

我擅长以下领域

婚姻家庭关系,恋爱关系,个人成长与职业生涯,青春期,神经症,性心理等

上一篇:被压抑的需求
下一篇:焦虑与惩罚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