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珠的起源

不过佛教最初是没有使用念珠,最早有记载约是二世纪,而中国则在隋唐时代开始有记载使用念珠及在雕刻佛像时亦有刻上念珠。念珠不是佛教所创,在佛陀时代所制的律仪亦无念珠的记戴,亦不包括在「比丘十八物」中。而佛经记戴念珠多出於後期的经典,而律部经典却不见有记戴,所以依律典的南传佛教徒亦较少有持珠,但在密教中念珠却是极受重视。

念珠的梵文原语有四种, 译成中文意思是: 数珠, 珠N, 念诵N, 珠之贯线, 印度人自古都有以璎珞N条缠身之风俗, 亦是後来演变成念珠的使用。不过佛教最初是没有使用念珠, 最早有记载约是二世纪, 而中国则在隋唐时代(公元六百年左右)开始有记载使用念珠及在雕刻佛像时亦有刻上念珠。念珠不是佛教所创, 在佛陀时代所制的律仪亦无念珠的记戴, 亦不包括在「比丘十八物」中。

而佛经记戴念珠多出於後期的经典, 而律部经典却不见有记戴, 所以依律典的南传佛教徒亦较少有持珠, 但在密教中念珠却是极受重视。

传入中国的经典有提及念珠的包括: 「木[木患]子经」,「校量数珠功德经」, 「金刚顶瑜伽念珠经」等, 主要内容是讲述持珠念三宝之功德, 总括来说念珠可以令佛弟子自省, 高僧大德配戴挂珠时亦可增加威仪。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