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淡竹叶的功效作用以及禁忌

淡竹叶又叫竹叶、金鸡米,是一种中药,入药部位为禾本科植物淡竹叶的干燥茎叶。其味甘、淡,性寒,具有清热泻火、除烦、利尿通淋之效,可以用来治疗热病烦渴,口疮尿赤,热淋涩痛等症状。下面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淡竹叶的功效作用以及禁忌。

淡竹叶又叫竹叶、金鸡米,是一种中药,入药部位为禾本科植物淡竹叶的干燥茎叶。其味甘、淡,性寒,具有清热泻火、除烦、利尿通淋之效,可以用来治疗热病烦渴,口疮尿赤,热淋涩痛等症状。下面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淡竹叶的功效作用以及禁忌。

淡竹叶的功效与作用

1、淡竹叶治膀胱炎:淡竹叶15克,灯心草10克,叮咚藤6克,水煎服。

2、淡竹叶治咳嗽气喘,眼痛。《分类草药性》

3、淡竹叶治尿路感染:淡竹叶12-15克,叮咚藤、凤尾草各30克,或灯心草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4、淡竹叶治血淋、小便疼痛:淡竹叶、生藕节各30克,生地15克,水煎服,每日2次。

5、淡竹叶治口疮尿赤、热淋涩痛:淡竹叶性寒能清泻心胃实火,甘淡能渗湿利尿。用治心、胃火盛,口舌生疮及移热小肠热淋涩痛,可配滑石、白茅根、灯心草等药用。

6、若气阴两伤者,淡竹叶可再加麦冬、人参等,以益气生津。

7、淡竹叶清心火,利小便,除烦止渴,小儿痘毒,外症恶毒。《本草再新》

8、淡竹叶治口舌糜烂:鲜淡竹叶30克,车茶草15克,甘草3克,水煎服。

8、淡竹叶治热病烦渴:淡竹叶甘寒,主归心经能清心火以除烦,入胃经而泄胃火以止渴。淡竹叶用治热病伤津,心烦口渴,常配石膏、芦根等药用;淡竹叶或配黄芩、知母、麦门冬等药用,如淡竹叶汤(《医学心悟》)。

19、淡竹叶预防麻疹:淡竹叶12克,夏枯草30克,钱葱(马蹄)40-60克,水煎当茶饮。

11、淡竹叶治火热牙痛、牙龈溃烂:淡竹叶50克,生姜5克,食盐2克,生石膏30克,水煎,药液频频含咽。

12、淡竹叶治肺炎高热咳嗽:淡竹叶30克,麦冬15克,水煎,冲蜜服,日2-3次。

13、淡竹叶治伤寒、温病、暑病之后,余热未清,气精两伤证。身热多汗,心胸烦闷,气逆欲呕,口干喜饮,或虚烦不寐,舌红苔少,脉细数。竹叶6g,石膏50g,半夏9g,麦门冬20g,人参6g,甘草(炙)6g,粳米10g。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去六升,去渣,内粳米,煮米熟,汤成去米,温服一升,日三服。方中竹叶清热除烦,兼以生津,为君药。竹叶石膏汤(《伤寒论》)

14、淡竹叶治热病口渴、心烦不安、口糜舌疮:淡竹叶、茅根、金银花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

15、淡竹叶治眼赤:淡竹叶10g,黄连4枚,青钱20文,大枣(去皮核)20枚,栀子7枚,车前草10g。上六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以洗眼,每日6——7遍。忌猪肉。方中淡竹叶配伍诸药有清热除烦,利尿之功。竹叶汤(《外台秘要》)

16、淡竹叶治预防中暑:淡竹叶、大青叶、埔姜叶、金银花叶各10克,一枝香6克,水煎(或开水泡)当茶饮。

17、凡外感热病,心烦口渴,热在气分者,淡竹叶可与生石膏、知母、芦根等配伍,以清热除烦止渴。

18、淡竹叶治小儿发热、惊风:淡竹叶、灯心、麦冬各6克,乌豆15克,竹心20条,柿饼1块,水煎服。

19、消痰止渴,除上焦火,明眼目,利小便,治白浊,退热,散痔疮毒。《生草药性备要》

20、淡竹叶消痰,止渴。治烦热,咳喘,吐血,呕哕,小儿惊痫。《草木便方》

21、淡竹叶治小儿水痘:淡竹叶、蒲公英、金素英各9克,金银花15克,水煎服。

22、淡竹叶去烦热,利小便,除烦止渴,小儿痘毒,外症恶毒。《纲目》

23、淡竹叶单味煎汤,代茶饮,预防咽喉痛。

24、淡竹叶去烦热,利小便,清心。《本草纲目》

25、膀胱湿热蕴结小便淋沥赤涩者,淡竹叶可与海金沙、车前子、白茅根等同用,以清热利尿通淋。

26、淡竹叶清凉解热,利尿。治热病口渴,小便涩痛,烦热不寐,牙龈肿痛,口腔炎。《现代实用中药》

27、心经热盛下移小肠而致小便涩痛者,淡竹叶可与生地、木通、生甘草梢等配伍,以清心导热利尿。

28、淡竹叶治发热心烦口渴:淡竹叶10-15克,水煎服。

29、淡竹叶治肾炎:淡竹根及块根、淡竹叶、杜枝杜(芯)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

30、淡竹叶治尿血:淡竹叶12克,鲜茅根30克,仙鹤草15克,水煎服。

淡竹叶的禁忌

1、无实火、湿热者慎服淡竹叶,体虚有寒者禁服淡竹叶。

2、孕妇忌服淡竹叶。

3、肾亏尿频者忌服淡竹叶。

4、淡竹叶不宜久煎,入食以鲜品为佳,煮粥时宜稀薄,不宜稠厚。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