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蛇生产计划的制訂和落实

判定生产计划的目的是为了使生产有条不紊地向前发展。年度各项生产计划制订后,按计划及时落实各项生产任务。蛇类和饲料动物饲养员,以及产品加工人员生产定额的项目,应与全场年度生产计划相适应。饲养人员的劳动定额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蛇群的生产性能和饲料及饲养条件而变。

任何企业生产活动不但要有科学性,而且还要有计划性。判定生产计划的目的是为了使生产有条不紊地向前发展。生产计划的制订和落实,是实现生产经济目标的保证。年生产计划包括每年养蛇总数、幼蛇孵化率、年终蛇群总数量及总商品产量,年度所需饲料C备量以及蛇场总收入和总支出预算。年度各项生产计划制订后,按计划及时落实各项生产任务。

蛇类和饲料动物饲养员,以及产品加工人员生产定额的项目,应与全场年度生产计划相适应。规定生产定额,蛇类的孵化率和种群平均成活数;规定每个饲养员生产的产品定额,包括蛇数及产品加工的数量和质量。在制订生产定额时,要考虑种蛇群的质量和饲养管理条件。饲养人员的劳动定额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蛇群的生产性能和饲料及饲养条件而变。要贯彻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使蛇场每个职工工资收人的高低,同工作质量和经济效益紧密结合起来。为了保证生产计划的落实,还要制订饲养,繁殖和疾病防治措施。其他后勤人员的工作职责范围和工作量也要逐条落实,保持相对稳定,不宜经常变动。蛇场每个生产人员都要制订工作职责范围,场内包括场长、生产副场长、技术副场长、伺养员和产品加工人员等。

场长:在已确定的年度生产任务基础上,组织安排全场生产,保证不同时期的蛇类和饲料动物养殖与供应;掌握全场人员劳动日,制订劳动定额并签订劳动合同;直接参与产品交易等经济活动;在生产和技术副场长的协助下完成场方制订的商品生产计划、总收入计划、产品质量提高计划。

生产副场长:监督蛇类和饲料动物养殖及产品加工数量与质量;组织对蛇类的品质鉴定和选种;组织产品销售与加工及蛇群的补充;组织对蛇房、蛇舍和笼箱、生产加工车间的全面消毒;消除传染病源;及时组织维修蛇类饲养的直接设备和用具;根据确定的定额,计算和考核饲养员和产品加工员的工作质量和数量。

技术副场长:制订日粮标准;组织并参与对蛇群的称重、品质鉴定;建立档案,根据蛇群档案和品质鉴定材料进行选种;制订选配计划,参加配种工作,并解决生产中涉及的技术问题;负责全场的蛇群疾病防预和治疗工作;参加制订全年度生产计划。伺料供应计划和劳动定额;监督场长、生产副场长对上述计划的执行情况。

饲养员:严格按规定时间和量喂料;保证饲养设施和设备的清洁;负责称重、产品加工;负责笼箱的修理及消毒;饲养期间要保证蛇群的总条数;负责伺料动物的养殖,保证饲料的供应,同时做到设备及其他器具的维护和清洁。

每年年末召开全场职工大会,场长和技术副场长分别向大会作生产总结报告,提出下一年的生产计划和经济预算,鼓励职工进行技术革新,提出合理化建议,根据贡献大小,予以物质和精神奖励。

上一篇:蛇伤毒性的区别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