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管制?美高校宣称攻破稀土再生技术,宣称2026年摆脱进口依赖

2025年9月,美国莱斯大学的James Tour院士团队在权威学术期刊《PNAS》上发表了一项重磅研究成果。

他们开发了一种名为“闪速焦耳加热-氯化”(FJH-Cl)的新技术,能够从废弃磁体中高效回收稀土材料,回收率和纯度均超过90%。

这一技术被认为是美国应对稀土短缺问题的重要突破。

然而,这项技术真的能帮助美国摆脱对稀土进口的依赖吗?

稀土是高端制造业不可或缺的战略资源,广泛应用于军工、电子设备和新能源领域。

近年来,由于全球稀土资源分布不均,美国对稀土的依赖性逐渐上升。

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数据显示,美国超过80%的稀土进口来源于中国。

与此同时,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稀土生产国和出口国,近年来强化了稀土出口管控。

这一政策直接影响了美国的高端制造业,导致F-35战机升级项目和六代机研发计划被迫延后,也让部分民用高科技企业面临零部件短缺的困境。

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政府和企业加速寻找解决方案。

过去半年,美国派遣考察队前往巴基斯坦、越南、蒙古等多个国家,试图寻找替代资源,但结果并不理想。

莱斯大学的最新研究则提供了一条新思路——从电子垃圾中提取稀土资源。

美国军工和高科技行业每年会产生大量电子废料,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稀土元素。

通过“闪速焦耳加热-氯化”技术,这些废料得以高效分离和提纯,形成一种“城市矿山”。

然而,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工业化生产并非易事。

实验室中的样品处理量通常只有几十克,而工业化生产需要处理吨级的原料,这对技术的稳定性和效率提出了严峻挑战。

研究团队指出,当处理量达到100克时,加热时间显著延长,效率下降。

此外,美国的稀土产业链早已支离破碎,矿产冶炼和原料加工环节外包至海外,国内缺乏完整的供应体系和熟练技术工人。

要实现大规模量产,美国需要重建从原料回收到精炼分离的全流程体系,这不仅耗时,还需投入巨额资金。

尽管如此,莱斯大学团队已经将该技术授权给一家名为Flash Metals USA的初创企业,并计划在2026年启动生产。

但这家企业的实力和资金来源目前鲜少披露,能否支撑这项技术的产业化仍存疑问。

相较之下,中国在稀土提炼和循环利用领域已取得显著优势。

近年来,中国科研团队通过持续技术攻关,将稀土综合回收率从60%提升至85%以上,并引入生物浸出、超临界萃取等创新技术,进一步提高了回收效率和纯度。

此外,中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稀土产业链,从矿产开采到高纯度提炼,再到循环利用,每个环节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这不仅满足了国内需求,也为全球市场提供了稳定的供应。

美国当前的技术突破虽然令人瞩目,但距离产业化仍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

从实验室到工业化生产,技术需要在规模化效率、供应链重建和资金支持上取得实质性进展。

短期内,美国要想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仍然困难重重。

可以预见,中美在稀土领域的竞争将持续加剧。

随着中国稀土提取和循环利用技术的不断成熟,美国能否在2026年如期实现稀土进口依赖的“破局”,仍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标签: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