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多位院士卸任高校领导

近期,多所高校领导班子出现调整。

10月17日,华中科技大学召开教师干部会议,宣布新任党委书记人选。刘波任华中科技大学党委书记(副部长级);张广军不再担任华中科技大学党委书记职务。

公开资料显示,刘波出生于1967年10月,河南许昌人,哲学博士,是一位在高等教育界深耕多年的资深管理者。

她早年曾任职于东南大学,历任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党委常务副书记(正局级),此后执掌中国矿业大学,出任党委书记。

长期从事高校党建、高等教育管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文化建设等方面的管理和研究工作。

目前,华中科技大学已更新现任领导名单,刘波位列其中。

图据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也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和“985工程”建设高校之一、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

此次卸任的张广军,于1965年3月出生,天津市人,作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和工学博士,其履历非凡。

曾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东南大学校长(副部长级)、党委副书记,科学技术部副部长、党组成员,于2023年11月任华中科技大学党委书记。

张广军长于几何量动态测量技术和工程应用研究,主持研制成功小型高精度天文导航星载产品、航空装备飞行性能动态测试站、列车运行状况正线动态测试站三类系列测试设备,填补国内空白,于201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红星教育传媒·橡树实验室注意到,今年以来,已有多位院士卸任高校领导班子职务,引起广泛关注。

橡树实验室整理自各高校官网、公开资料

近日,华北理工大学官网显示,张艳博已任该校党委副书记、校长。此前担任该校校长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福成已卸任。

值得一提的是,10月15日,澳门科技大学校长李行伟等人到华北理工大学访问交流。当天,张福成已以新的身份——河北省政协副主席,和新任校长张艳博共同参加了相关活动。

双方围绕技术攻关、人才培养、成果转化、产业服务以及学术交流进行了深入探讨,表达了未来在相关领域开展合作的意愿。

早些时候,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官网显示,吉训明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党委副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辰已卸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

今年8月,“安徽先锋”发布消息称,日前,省委决定,提名熊宇杰同志任安徽师范大学校长。此前,安徽师范大学校长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李亚栋担任。

公开资料显示,李亚栋,1964年11月出生,安徽宿松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于2022年6月担任安徽师范大学校长。

更早之前的今年5月,公开消息显示,中国科学院院士魏辅文已不再担任江西农业大学校长。

魏辅文,1964年4月生于重庆市云阳县,1984年和1987年在南充师范学院(现西华师范大学)分别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2017年,魏辅文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随后又相继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

同月还有消息显示,中国科学院院士徐春明卸任山东石油化工学院校长职务。徐春明1965年2月出生,山东省寿光人,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优秀教师”称号获得者,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负责人。曾任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副校长等职务,2022年2月出任山东石油化工学院校长。

今年4月,苏州大学网站“现任领导”栏目显示,中国工程院院士应汉杰不再担任苏州大学校长职务。应汉杰1969年7月出生于浙江慈溪,教授、博导,他主要从事生物与制药工程领域研究,于202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并于2023年11月出任苏州大学校长。

在他卸任后不久,苏州大学召开全校干部大会,“80后”副厅长张桥出任该校校长。

上述卸任高校校长、党委书记的“院士”大多在2022年之后上任。

也是在这一年,高校密集进行人事调整,一批在学术领域卓有成就的科学家走上了大学“掌门人”岗位,备受外界关注。

对此现象,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曾表示,很多高校希望选择一个更有影响力的校长提高自身地位,而院士具有某些优势,比如他们在科研领域走在前面,做校长后可以带动学校相关领域发展。

“同时,高校中很多课题项目申报时是否能通过,院士有重要的发言权,他们做校长后,在这方面对学校也有利。”

不过储朝晖也直言,院士能不能做好校长,还需要实践来检验。

从近年来院士密集出任再到陆续卸任高校“掌门人”的现象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轮人事更迭,更是中国高等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缩影。

院士治校,一方面体现了国家对高层次领军人才在高校战略管理中发挥作用的重视,借助其学术视野与资源整合能力,推动学科建设与科研创新;

另一方面,这也反映出高校在追求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对“教育家”与“科学家”双重角色的平衡探索。

未来,高校校长人选或将更加注重管理专业化与学术领导力的结合,进一步优化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协同机制,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战略目标。

在这一过程中,完善高校治理结构、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将成为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作者 | 杜一兰  编辑 | 徐木木   | 视觉中国

标签: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