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热病-传染病与寄生虫病

黑热病是由于白蛉叮咬而感染杜氏利甚曼原虫的无鞭毛体主要寄生在肝、脾、骨髓、淋巴结等器官的巨噬细胞内,常引起全身症状,如发热、肝脾肿大、贫血、鼻衄等。

黑热病的概述
由于白蛉叮咬而感染杜氏利什曼原虫的无鞭毛体主要寄生在肝、脾、骨髓、淋巴结等器官的巨噬细胞内,常引起全身症状,如发热、肝脾肿大、贫血、鼻衄等。在印度,患者皮肤上常有暗的色素沉着,并有发热,故又称Kala-azar,即黑热的意思。起病半年后,患
标签:
黑热病的诊断
近年来,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获得纯抗原,降低了假阳性率。⑵检测血清循环抗原:单克隆抗体抗原斑点试验用于诊断黑热病,阳性率高,敏感性、特异性、重复性均较好,仅需微量血清即可,还可用于疗效评价。分子生物学方法: 近年来,用聚合酶链反应及DNA探针技
标签:
黑热病的治疗
注射低毒高效的葡萄糖酸锑纳,疗效可达97.4%。经多种药物治疗无效而脾高度肿大且有脾功能亢进者,可考虑脾切除。
标签:
黑热病的临床表现
皮肤型黑热病:皮肤损害与内脏同时并发者,占58.0%;一部分病人发生在内脏病消失多年之后;还有少数既无内脏感染,又无黑热病病史的原发病人。淋巴结型黑热病:此型患者的特征是无黑热病病史,局部淋巴结肿大,大小不一,位较表浅,无压痛,无红肿,嗜酸
标签:
黑热病的预防
治疗病人、控制病犬 对病犬进行捕杀。但对丘陵山区犬类的管理确有一定困难,需寻找有效措施加以控制。灭蛉、防蛉 在平原地区采用杀虫剂室内和畜舍滞留喷洒杀灭中华白蛉。在山区、丘陵及荒漠地区对野栖型或偏野栖型白蛉,采取防蛉、驱蛉措施,以减少或避免白
标签:
什么是黑热病?
黑热病又称内脏利什曼病,是由利什曼原虫寄生在人体的肝、脾、骨髓和淋巴结等内脏组织的巨噬细胞中引起的疾病。黑热病的主要症状为长期不规则发热,脾脏随之肿大,并伴有咳嗽及腹泻。恐惧和失眠是黑热病早期的常见症状。治疗黑热病的首选药物为五价葡萄糖酸锑
标签:
黑热病发病机理
无鞭毛体在巨噬细胞内繁殖,使巨噬细胞大量破坏和增生。巨噬细胞增生主要见于脾、肝、淋巴结、骨髓等器官。利什曼原虫在巨噬细胞内寄生和繁殖,其抗原可在巨噬细胞表面表达。宿主对利什曼原虫的免疫应答属细胞免疫,效应细胞为激活的巨噬细胞。通过细胞内产生
标签:
黑热病流行病学
杜氏利什曼原虫病属人兽共患疾病。在我国,黑热病流行于长江以北的广大农村中,包括山东、河北、河南、江苏、安徽、陕西、甘肃、新疆、宁夏、青海、四川、山西、湖北、辽宁、内蒙古及北京市郊等16个省市自治区。近年来主要在甘肃、四川、陕西、山西、新疆和
标签:
黑热病辅助检查
1)涂片法:以骨髓穿刺物作涂片、染色,镜检。此法最为常用,原虫检出率为80%~90%。淋巴结穿刺应选取表浅、肿大者,检出率为46%~87%。也可做淋巴结活检。脾穿刺检出率较高,可达90.6%~99.3%,但不安全,少用。经一周,若培养物中查
标签:
黑热病病因
根据传染来源不同,黑热病在流行病学上可大致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即人源型、犬源型和自然疫源型;分析以印度、地中海盆地和中亚荒漠内的黑热病为典型代表。我国由于幅员辽阔,黑热病的流行范围又广,包括平原、山丘、和荒漠等三种不同类型的地区,因此这三种
标签:
黑热病有哪些表现?
患者血浆内清蛋白量减少球蛋白量增加,出现清蛋白、球蛋白比例倒置。皮肤型黑热病:皮肤损害与内脏同时并发者,占58.0%;一部分病人发生在内脏病消失多年之后;还有少数既无内脏感染,又无黑热病病史的原发病人。淋巴结型黑热病:此型患者的特征是无黑热
标签:
人类迫切需要黑热病疫苗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估计,全世界有1200万人患有寄生虫病黑热病,也就是利什曼氏贫血。内脏性黑热病的症状包括发热、肝脾肿大、贫血,在受到寄生虫侵害之后,病人一般在几个月后有时是在几年后发病。随着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数在世界各地增多,人们对于黑热
标签:
黑热病的预防治疗
注射低毒高效的葡萄糖酸锑纳,疗效可达97.4%。经多种药物治疗无效而脾高度肿大且有脾功能亢进者,可考虑脾切除。治疗病人、控制病犬 对病犬进行捕杀。至于自然疫源型流行区的疫源地分布和保虫宿主等问题仍有待查清,其防治对策也需研究。患者经特效药物
标签:
中医诊治黑热病
黑热病属于中医学温病或疫病范围。黑热病病因虽是热疫毒邪,但发病却与体内的正气强弱有密切关系;若正气旺盛,营卫充沛,则可抗御外邪,即使感邪之后亦未必发病;若正气虚弱,腠理疏松,则易遭受邪气的侵袭而发病。若黑热病久病不愈或反复发作,势必导致气血
标签:
黑热病有哪些传染途径
黑热病是杜氏利什曼原虫所引起的慢性地方性传染病。传染源是病人和病犬(癞皮狗),通过白蛉传播。主要在人群中分布,黑热病患者以青少年为主,婴儿少、犬很少感染,病人为主要传染源。进入这类地区的成人常患淋巴结型黑热病,病例散发。
标签:
黑热病的传染
本病特点为长期不规则发热,肝脾肿大尤以脾大更为显著,消瘦、贫血、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丙种球蛋白增多。传染源,传染源包括病人和狗。犬内脏利什曼病是由犬利曼原虫引起的。根据国内研究,犬内脏利什曼病和人黑热病的分布,在很多地方是平行的。传染途径,
标签:
黑热病的并发症
黑热病的并发症有哪些1、走马疳或称坏死性口腔炎,患者口腔粘膜及其附近组织呈快速坏死,常由齿龈与颊粘膜开始,迅速波及鼻、上腭、下颌、眼眶及咽部,甚至可能穿孔。
标签:
黑热病的诊断依据
黑热病又名内脏利什曼病。本病特点为长期不规则发热,肝脾肿大尤以脾大更为显著,消瘦、贫血、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丙种球蛋白增多。常用的方法是行骨髓、肝、脾、淋巴结穿刺活检进行涂片或病理切片检查。
标签:
黑热病的临床特点
黑热病是由杜诺凡利什曼原虫引起的以白蛉为传播媒介的慢性地方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为长期不规则发热消瘦、进行性肝脾肿大、贫血、白细胞与血小板减少及血浆球蛋白增多等。黑热病的临床特点有哪些1、发病缓慢,有长期不规则发热。发热持续3~5周后消退,数周
标签:
如何预防黑热病
黑热病又名内脏利什曼病。本病特点为长期不规则发热,肝脾肿大尤以脾大更为显著,消瘦、贫血、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丙种球蛋白增多。预防黑热病1、及时治疗病人。
标签:
黑热病的防治工作
黑热病是由杜诺凡利什曼原虫引起的以白蛉为传播媒介的慢性地方性传染病。积极采取防治结合的方针,着重做好控制传染源和消灭传播媒介的工作,就可以消灭黑热病。黑热病的防治工作有哪些1、控制传染源应有组织地在白蛉季节到来之前普查、普治所有病人。对治疗
标签:
黑热病的治愈标准
黑热病是由杜诺凡利什曼原虫引起的以白蛉为传播媒介的慢性地方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为长期不规则发热消瘦、进行性肝脾肿大、贫血、白细胞与血小板减少及血浆球蛋白增多等。黑热病的治愈标准是什么1、体温正常,症状消失,一般健康状况改善。骨髓或肝脾穿刺吸出
标签:
黑热病的西医诊断依据
黑热病是由杜诺凡利什曼原虫引起的以白蛉为传播媒介的慢性地方性传染病。黑热病的西医诊断依据是什么1、流行病学资料,白蛉季节旅居流行区。
标签:
黑热病的中医诊断标准
黑热病是由杜诺凡利什曼原虫引起的以白蛉为传播媒介的慢性地方性传染病。以下就是黑热病的中医诊断标准。进展期少阳阳明合病证:证候:寒热往来,纳呆,恶心呕吐,泄泻,脉弦滑或弦滑数。
标签:
黑热病的中医病机
邪阻日久,正虚邪恋,气血运行不畅,瘀血病阻于胁下,则成痞块或瘫痪。黑热病病因虽是热疫毒邪,但发病却与体内的正气强弱有密切关系;若正气旺盛,营卫充沛,则可抗御外邪,即使感邪之后亦未必发病;若正气虚弱,腠理疏松,则易遭受邪气的侵袭而发病。若黑热
标签:
黑热病的病理改变
脾肿大最为突出,脾髓质多为含有利什曼原虫的网状内皮细胞所取代,马氏小体因受压而萎缩。肝内枯否氏细胞增生并含大量利什曼体。除上述器官组织外,朵氏利什曼原虫也可见于胸腔积液,前列腺液,扁桃腺,口、鼻、眼分泌物,以及粪尿中;这些部位和组织液虽可找
标签:
皮肤黑热病的鉴别诊断
黑热病又名内脏利什曼病。黑热病特点为长期不规则发热,肝脾肿大尤以脾大更为显著,消瘦、贫血、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丙种球蛋白增多。皮肤黑热病的鉴别诊断1、鼻硬结病:主要为Mikulicz细胞,且具有更多的浆细胞,可见Russell小体。
标签:
黑热病的发病机制及病理改变
白蛉叮咬后,原发性皮肤病变很难见到。利什曼原虫进入人体后即被网状内皮系统的巨噬细胞吞噬。寄生的细胞破裂后,原虫释出,又被新的巨噬细胞吞噬。由于网状内皮系统增生,肝、脾、淋巴结等均呈现肿大,骨髓增生。脾肿大最为突出,脾髓质多为含有利什曼原虫的
标签:
黑热病的护理要点
黑热病又名内脏利什曼病。黑热病特点为长期不规则发热,肝脾肿大尤以脾大更为显着,消瘦、贫血、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丙种球蛋白增多。对于黑热病患者的护理十分重要。黑热病的护理要点1、消灭白蛉。
标签:
黑热病有哪些并发症
黑热病的并发症1、走马疳或称坏死性口腔炎,患者口腔粘膜及其附近组织呈快速坏死,常由齿龈与颊粘膜开始,迅速波及鼻、上腭、下颌、眼眶及咽部,甚至可能穿孔。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