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孩子的专注力

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心理学界对青少年遇到应急事件时的应对模式进行了实验调查。在老师和家长眼里,那些喜欢问为什么喜欢探究的孩子,以及喜欢有条理、有计划去做事情的孩子是好学生。比如两岁的孩子会不断的问“为什么”?孩子在做他认为重要的他喜欢的事情的过程中,孩子的智力和专注力都会得到提高和发展。

站在宏观、立体的角度去看待孩子


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心理学界对青少年遇到应急事件时的应对模式进行了实验调查。得出结论,有的孩子遇到事情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总要探究事情背后的因果关系;有的孩子喜欢动脑,在开始做事之前首先要设计蓝图,这类孩子喜欢有条不紊有计划的去做事情;有的孩子启动非常快,想一出是一出;还有的孩子没弄明白就开始行动。


在老师和家长眼里,那些喜欢问为什么喜欢探究的孩子,以及喜欢有条理、有计划去做事情的孩子是好学生。而另外两类孩子不爱动脑而动手能力很强,这些孩子有可能比较贪玩,喜欢游戏,甚至动手动脚。这两类孩子在家长和成人眼里往往是一些问题孩子。


跟踪调查发现,前两类孩子常常是按部就班的考上了大学、研究生,做了博士,在高校当教授;那么后两类孩子呢?他们的职业是什么呢?研究发现这两类孩子成人后职业以思想者、创新者、预言家、梦想家、企业家、探索者、艺术家、诗人、演员、舞蹈家居多。所以被教育体系评价为不是很好的学生,走上社会后也会有很高的成就。也就是说,作为家长,我们应该站在更宏观的角度,以更宽阔的视野去看待自己的孩子,去欣赏接纳孩子,而不是总是批评指责孩子,毛手毛脚啦不爱动脑啦,如果你老是批评指责孩子,破坏了他的专注力和对自己的信心,他还真的就会成为问题孩子。


如何保护孩子的学习力和专注力


孩子生来就是爱学习,有探索的欲望的。比如两岁的孩子会不断的问“为什么”?就是他原始学习欲望的一个体现。家长要做的就是保护这个兴趣和动力,而不去破坏它,特别是八岁以前的孩子。


学习的兴趣不只是在学校学习的兴趣和对书本知识的兴趣,还包括刨土坑、玩泥巴、研究什么等等所有孩子喜欢探索、喜欢做的事情。孩子在做他认为重要的他喜欢的事情的过程中,孩子的智力和专注力都会得到提高和发展。需要提醒家长注意的是,在孩子做事情的过程中,不要打断他、指导他、限制他。在这个过程中,最忌讳的是我们以成人的眼光和自己的想法去指导,除非是提醒他注意一些危险的情况。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要自然自发地以一个本来的面目去陪伴他。在孩子写作业时,不要不断的去打扰他、纠正他。如果你在孩子写作业过程中,不断的打断孩子,孩子对学习的感觉会特别不好,仿佛在他的头顶上有一个摄像头在监视他,会很不舒服,他的天然的学习力和专注力就会受到破坏。如果确有和孩子交流的必要,要在孩子写作业之前和孩子去做一个约定,或者要等孩子写完作业以后再谈你的想法。


此外,小学阶段不要过多给孩子增加学习压力,不要过多关注孩子的成绩和名次。家长过度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就会破坏孩子的动力和兴趣,就会置换掉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孩子成绩不好的时候,学习上出现问题的时候,家长要耐下心来,认认真真的帮助孩子一起找到问题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不是一味的去责怪孩子。家长还需要向孩子传递一个简单的信息,“学习是你自己的事儿,你的人生只能靠你自己”。代替孩子去选择和做决定,这样就会让孩子关于学习的自我功能正常发展。


最后我们不能太狭隘的理解学习力,它不是关于学习书本的能力,它是关于对所有未知事物探索的能力。


简单实用的训练专注力的方法


首先需要和大家澄清一点,孩子走神不一定是坏事儿,有的孩子上课不断的走神,但是他学习依旧很好,有时候孩子一边走神一边还在听课,有的孩子走神是在休息。


针对十岁之后的孩子训练方法(针对专注力不太好和学习压力大的孩子):观脉搏


一只手放在另一只手手腕的脉搏上,去感受脉搏的速度、力度等。这个过程中,意识到走神的时候再把注意力拉回来,再次将注意力集中到脉搏上,去感受脉搏的速度、力度,你的一只手接触一只手的手腕的感觉等。每次专注力训练要做到五分钟。为了训练孩子的专注力,让孩子学会这个方法,家长要首先亲身去体验这个方法。此外,注意力集中在腹部,鼻尖都是可以的。


十岁以下孩子专注力的训练方法:听辨练习


选一篇5-6分钟的散文,童话故事等,尽量不在语文课本上选,如描写风景啊、古迹啊等等类别的散文都可以。听辨练习要在孩子心情好的时候进行。嗯,让孩子闭上眼睛,妈妈来读,让孩子用心倾听。然后你设计几个非常简单的小问题,一般的孩子认真听了都可以回答的问题。你读散文,读故事的过程中,孩子挠头,动手动脚,有一些小动作你可以忽略,只是提醒他注意听,告诉他听了以后要回答一些问题就可以啦。或者你也可以在读到一半的时候,让孩子去想象接下来的故事,补充故事、故事接龙是可以的。这种练习一定要爸爸妈妈亲自去读,能用录音磁带等代替,在你读的过程中也是一种陪伴和孩子的互动交流。


这两个方法都是简单实用、非常有效的专注力训练方法,家长朋友们可以试一试。(来自韩冰老师公益微课分享)


☆我是李淑英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我在晋城

☆我擅长以下领域

亲子教育、社交障碍、个人成长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